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1期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前误诊为嵌顿疝临床分析(附2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具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者,不易误诊。而临床上误诊为嵌顿疝极为少见,我院2001~2005年曾收治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11个月,因“腹痛5+天”入院。3℃,HR120次/min,R36次/min,体重13kg,急性重病面容,中度脱水貌,神差,皮......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具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者,不易误诊。而临床上误诊为嵌顿疝极为少见,我院2001~2005年曾收治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11个月,因“腹痛5+天”入院。查体:T 37.3℃,HR 120次/min,R 36次/min,体重13kg,急性重病面容,中度脱水貌,神差,皮肤弹性差,前囟、眼眶凹陷,腹膨隆,有压痛及索条感,肠鸣弱。WBC 10.6×109/L,N 0.96。X线腹透:脐周可见多个短小梯状气平,膈下无游离气体,入院诊断为:(1)蛔虫性不全肠梗阻,肠穿孔?(2)中度脱水酸中毒;(3)阑尾炎待排除。给予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情况,入院16h发现右侧腹股沟3cm×5cm囊性包块,表面皮肤不红,边界较清,触痛,不能回纳入腹腔,误诊为“右腹股沟斜疝嵌顿”,而行急性嵌顿疝松解术,术中见疝囊位于精索前内侧,切开疝囊,见疝囊内并无肠管嵌顿而有大量黄白色脓液经内环自腹腔流出,遂另行麦氏切口入腹,探查腹腔内有黄色脓液约200ml,恶臭,阑尾与后腹膜粘连,充血肿胀明显,尖端坏疽穿孔,顺行切除阑尾,甲硝唑液冲洗腹腔,未置引流管,甲硝唑液冲洗腹股沟切口后,行疝囊高位结扎,一期缝合切口,术后经抗感染等治疗,7天拆线,两切口均一期愈合,痊愈出院。

  例2,患者,男,56岁,因“右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不能回纳伴腹痛,呕吐18h”入院,查体:T 37.5℃。腹部稍膨隆、软、压痛(±),无反跳痛,腹股沟有约4cm×5cm大小囊性包块,边界较清,表面皮肤不红肿,触痛明显,WBC 7.7×109/L,N 0.92,L 0.78,误诊为“右腹股沟斜疝嵌顿”,急诊拟行嵌顿疝松解及疝修补术,术中见疝囊壁充血水肿、增厚,切开疝囊见有较多黄白色脓液经内环口自腹腔流出,遂另行麦氏切口,探查腹腔内有黄白色脓液约500ml,阑尾充血肿胀明显,表面有脓痂,阑尾腔内有一约0.6cm×0.8cm大小之粪石嵌顿,常规切除阑尾,吸尽腹腔内脓液,甲硝唑液冲洗腹腔后,分层缝合关腹(未置引流物),腹股沟同法冲洗后,行疝囊高位结扎,巴西尼氏法疝修补,术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7天拆线,两切口均一期愈合,痊愈出院。

  2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普外科急腹症[1];临床上常与右输尿管结石、右附件炎、右侧宫外孕破裂、黄体破裂出血、肠系膜淋巴结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多种疾病鉴别[2]。而误诊嵌顿疝者尚未见临床报道,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阑尾炎误诊为嵌顿疝的原因,例1因患儿本身有右侧腹膜鞘状突出未闭,在急性阑尾炎致腹膜炎肠胀气,腹内压增高,腹内炎性渗出物沿腹股沟管流入疝囊,引起疝囊积脓和周围组织发炎水肿,术前检查发现腹股沟包块后未仔细分析病史及腹部体征与右腹股沟包块的关系,轻易作出了嵌顿疝的诊断。例2为原有右腹股沟可复性斜疝,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后,脓液经腹股沟流向腹股沟区致疝囊积脓及周围组织发炎,检查发现右腹股沟包块不能回纳,即草率地作出右腹股沟斜疝嵌顿疝之诊断,导致误诊。
通过上述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前误诊为右腹股沟嵌顿疝临床分析表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脓液可经内环沿腹股沟管流向疝囊而形成疝囊炎性水肿及积液,如术前不仔细分析病史,了解腹痛与腹股沟疝包块形成的过程和关系,即有可能误诊为右腹股沟斜疝嵌顿疝,但若仔细、全面地进行腹部检查及临床分析,可以发现患者右腹股沟虽有不能回纳入腹腔的包块,但无明显腹胀、肠型、肠鸣音亢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机械肠梗阻之临床表现(例1虽有腹胀,但系炎性肠麻痹所致)可资鉴别。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38,541.

  作者单位: 637600 四川仪陇,仪陇县妇幼保健院

 

作者: 杨全波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