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4期

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8年10月至今,对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微创血肿粉碎清除,取得治疗护理成功,减少了开颅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87例。5岁,外伤性血肿52例,脑出血35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今,对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微创血肿粉碎清除,取得治疗护理成功,减少了开颅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78例,女9例;年龄20~73岁;平均46.5岁,外伤性血肿52例,脑出血35例。痊愈65例,好转18例;中途转院4例,平均住院19天。

    2  护理

    2.1  意识的观察  意识是衡量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护理的重点观察项目之一,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神志障碍的程度观察(除意识清醒外)分意识模糊、浅昏迷、昏迷。近年来,我院把意识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应用到颅脑伤患者的观察中,及时有效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有效地帮助了救治。如微创成功的患者意识很快由深昏迷转入浅昏迷,浅昏迷转清醒。如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并伴有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可能继发出血或引流管不在引流部位,提示颅内出血脑部受压,需立即通知医生行头颅CT复查,并根据CT提示结果做相应的处理。在观察意识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精神神经症状的变化,如有性格改变,动作异常、四肢自主活动,对疼痛的反应、排尿、呕吐等,判断颅内出血是否继续,还是颅脑伤以外的因素引起烦躁不安,如呼吸道不通畅引起缺氧,尿潴留引起膀胱过度充盈,所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2.2  活动性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一般情况下,4h后出血可自行停止。应密切观察血压高低情况,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和性质,如引流液呈血性,量渐增多,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可用0~4℃冰盐水加肾上腺素1~2mg,反复冲洗血肿腔,洗出液体无新鲜血液,说明出血已停止。再观察5~10min,开放引流管观察,还可以血肿腔内注入凝血酶200u,或按医嘱静脉滴注止血药。另外收缩压应保持在150mmHg左右,如收缩压高可继发脑出血。

    2.3  呼吸、血压、脉搏的观察和护理  脑外伤或脑出血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出现生命体征二慢一高现象(即心率慢、呼吸慢、血压高),所以应每15~30min观察呼吸、血压、脉搏一次并记录。如血压正常、呼吸平稳,颅内压基本正常,说明引流效果好;如果引流血量多、血压下降,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必要时给予输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对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及时清除口鼻腔中的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每天2次口腔护理,如痰液黏稠,给予超声雾化,每日2次。给予中等浓度的氧吸入,观察吸氧效果,改善脑缺氧,降低脑血流量,预防脑水肿。

    2.4  体位的护理  抬高床头15°~30°,以利脑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深昏迷患者取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口腔分泌物排出,保持头与脊柱在同一直线上,头部过伸过屈会影响呼吸道通畅以及颈静脉回流,不利于降低颅内压,根据病情定时翻身,或骨突部位交替垫上软枕,预防褥疮的发生。

    2.5  引流管、袋的管理  单纯血肿引流时,将引流袋放在床旁低位引流,一般低于创腔30 cm。血肿破入脑时,在行血肿清除治疗以后,有多量脑积液经血肿腔内穿刺针引流出时,为防止颅内压过低,需将引流管的最高点高出患者头部上方10~15cm,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平衡后再放低,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患者回病房后即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做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2.6  引流针眼及拔针的护理  术前剃光头发,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每日针眼周围滴碘伏2次,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瓶)或夹闭引流管24h,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无颅内压再次升高表现。夹管后密切观察病情。如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瓶)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通知医生。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脑室引起感染。拔管后,针眼上用碘伏再次消毒,无菌纱布覆盖。

    2.7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预防颅内感染,按医嘱应用抗生素。患者翻身时注意颅脑引流管倒流,避免逆行感染。更换脑部引流袋(瓶)时应戴手套,接头处用碘伏消毒。(2)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加强口腔护理,如痰液多不易咳出,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3)预防泌尿道感染,昏迷患者常有排尿功能紊乱,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加强会阴部护理,定时放尿,以训练膀胱贮尿功能。(4)排除颅内压增高因素,如呼吸道梗阻、高热、剧烈咳嗽、便秘等。定时观察和记录患者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向。

    作者单位: 334600 江西广丰,广丰县中医院

    (编辑:陆  淼)

作者: 王萍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