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4期

1例眼球钝挫伤并存HIV阳性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对人类的危害性毋庸置疑。鉴于此,我院对住院患者加强监控、严格排查,从中发现1例眼球钝挫伤患者HIV阳性。由于这种合并HIV阳性的眼球钝挫伤患者的护理属第一例,所以在护理上无疑对所在科的护理工作是一次严格的考验。现将此例护理总结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对人类的危害性毋庸置疑。2004年4月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呈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之势。鉴于此,我院对住院患者加强监控、严格排查,从中发现1例眼球钝挫伤患者HIV阳性。由于这种合并HIV阳性的眼球钝挫伤患者的护理属第一例,所以在护理上无疑对所在科的护理工作是一次严格的考验。现将此例护理总结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0岁,因左眼被拳击伤后视物不清4天,于2006年3月15日入院。入院时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二便正常。左眼视力:手动(眼前);眼压Tn;球结膜充血(++),上方角膜一横形创口,从10∶30~13∶30创口内见玻璃体嵌顿;角膜水肿,混浊、暗红色积血充满整个前房;虹膜、瞳孔、晶体、玻璃体、眼底无法窥入。入院诊断:左眼球钝挫伤。入院后常规采血发现HIV阳性,经上级防疫机构确诊。给予双眼包扎、半坐卧位、抗炎、止血处理,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患者要求手术。于3月18日在局麻下行“左眼角膜清创缝合,前房冲洗C3F8注气术”,术后予常规抗炎、营养角膜等处理。术后无再出血,于3月20日自动出院。

    2  隔离消毒与临床护理

    2.1  隔离与消毒  当该患者被发现可疑HIV阳性后,按乙类传染病严格隔离。安排单间,保持通风和地面、室内一切物品专用,不得随意拿出,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体温计、血压计、裂隙灯等固定隔离放置。定时消毒:体温计用75%酒精浸泡;血压计、裂隙灯用后用1∶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患者的床头柜、床、地面用1∶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2次;患者的衣服、被单、污物、棉签、纱布焚烧处理。进行注射、检查、换药时戴一次性手套。

    2.2  临床护理

    2.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患者因眼球钝挫伤入院,而同时被发现HIV阳性,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此时,不能直接告之实情,科室首先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次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让他在心理上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认识,再由院领导对患者、家人分别谈话,深入浅出地进行宣教、开导。此时,护士平等对待、甚至以更多微笑对待患者,不歧视患者,不伤害其自尊心,多给患者情感支持及心理疏导,安慰、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2.2.2  术前护理  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及准备工作,防止感冒,嘱卧床休息、半坐卧位,双眼包扎,减少活动,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

    2.2.3  术后护理

    2.2.3.1  病情观察  术后按传染病和内眼手术常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呼吸道症状、皮肤、黏膜情况、眼睛伤口情况,及早预防眼内感染和观察艾滋病症状,保持伤眼敷料干燥,清洁。床边换药,动作要轻,注意无菌操作技术和隔离,接触伤口敷料时戴一次性手套。

    2.2.3.2  饮食起居  卧床休息。避免揉眼、用力咳嗽、打喷嚏、大声说笑。避免碰撞术眼,以免再次受伤。给予易消化、清淡、富含营养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禁烟、酒。

    2.3  体会

    2.3.1  必须学会从容应对  眼科医院接触HIV携带者很少,尽管此前医务人员多次学习过相关知识,但一旦真正面对,仍有一部分人如临大敌,惊恐万状,避之不及。医院再次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艾滋病防护知识,帮助克服心理障碍,将科学防护与人性化的关怀有机结合。通过大家的努力,该例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均十分顺利,医护患关系也很融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对今后的生活树立了信心。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这一例患者的成功护理,也使我科护理人员从心理到护理业务方面往前迈了一大步。试想,面临当今全球3780万人感染HIV(2004年7月1日全球15届艾滋病会议公布),医务人员随时有可能遇到这类患者,从容应对,给予人道关怀,这对社会,对艾滋病患者所传递的是力量和希望。

    2.3.2  掌握艾滋病及HIV携带者的消毒隔离与自我防护措施  其实,HIV病毒并不可怕,它的消毒方法类似于乙肝病毒,用物的消毒可采用高压蒸气、煮沸或含氯消毒剂等多种方法。自我防护也可参照乙肝的防护。临床上一旦面临HIV携带者,只要妥善处置,不会对医护人员造成威胁。在美国照顾艾滋病的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迄今只有数人因注射器或未使用保护措施接触患者血液而被感染。因此,HIV是完全可能预防的。

    (致谢:感谢广东省东莞市虎门中医院陈秀榕老师指导与修改!)

    作者单位: 361000 福建厦门,厦门市眼科中心

    (编辑:萧  凝)

作者: 胡赛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