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1期

冷冻治疗鼻中隔Little区出血5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液氮冷冻术对鼻中隔Little区出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鼻中隔Little区出血患者行液氮冷冻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6例鼻中隔Little区出血患者都行冷冻治疗,54例一次性治愈,2例初次治疗后好转,2周后重复治疗1次治愈。56例患者随访6个月再无出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液氮冷冻术对鼻中隔Little区出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鼻中隔Little区出血患者行液氮冷冻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6例鼻中隔Little区出血患者都行冷冻治疗,54例一次性治愈,2例初次治疗后好转,2周后重复治疗1次治愈。56例患者随访6个月再无出血。结论 冷冻治疗鼻中隔Little区出血疗效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液氮冷冻;鼻中隔Little区;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急重症之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鼻中隔前下方即Little区,它以黏膜糜烂、破裂为主要病变。采用常规止血方法有时难以奏效,且并发症较多。宜昌卫校附属医院门诊采用液氮低温冷冻直接喷射法治疗鼻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男35例,女21例,年龄12~74岁,左侧鼻出血29例,右侧鼻出血26例,双侧鼻出血1例。

    1.2 临床特点 患者有劳累、擦洗鼻面部、上呼吸道感染、紧张等诱因的34例,无明显诱因的自发性鼻出血22例。每年出血次数3次以上40例。绝大多数患者每次出血量约20~150 ml。40例患者既往曾至少一次使用止血药物、鼻腔填塞或行出血区域烧灼等治疗,但仍有复发性鼻出血。56例患者就诊时无活动性出血或仅少许渗血,就诊前鼻出血时间在1~15天,多数患者反复出血3~5次,可自行止血。体检:鼻中隔Little区糜烂或浅表血管扩张,有少许渗血或暂时未见出血。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检查,排除血液病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1.3 治疗方法 用1%地卡因棉片作Little区黏膜表面麻醉3~5 min后用自制液氮喷射器探头接触出血部位,喷射液氮,冷冻持续约30 s,出血部黏膜出现一层白色霜状物,触之变硬,停止冷冻,不待局部组织冷冻融化迅速将裹有红霉素眼膏的棉球放入已治疗的鼻腔内,24 h以后取出棉球。

    1.4 结果 54例患者一次性治愈,1例双侧鼻出血患者行左右两侧鼻腔分别治疗,另有2例患者初次治疗后,仍有少量渗血,2周后重复治疗痊愈。全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无再发治疗侧Little区出血。全组患者无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鼻中隔前下区出血,即Little区出血是耳鼻咽喉科临床最常见的鼻出血区域。自1979年美国学者Little首先提出了鼻出血好发部位在鼻中隔前下区的观点以来经中外学者大量临床资料验证确认该区域为鼻出血最好发部位,故称之为Little区,也称为易出血区[1],Little区的出血往往与气候干燥、寒冷、化学性气体、高温、急性鼻炎、慢性鼻炎、中隔黏膜糜烂等有关。临床上以黏膜糜烂型和血管怒张型多见。黏膜糜烂型主要表现为中隔前部的黏膜组织浅层坏死,形成一层白色的坏死组织膜,分泌物与坏死膜分离不彻底,若坏死组织膜薄,可看见坏死膜下的充血水肿黏膜。血管怒张型表现为一至数条的静脉血管迂曲怒张,怒张的血管周围黏膜可有炎性表现[2]。冷冻疗法是以液氮为冷源,对Little区黏膜进行深低温冷冻(-196 ℃)使中隔黏膜组织脱落,怒张血管萎缩,健康黏膜组织再生,从而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双侧黏膜糜烂均需行冷冻治疗则应行先后顺序治疗,中间间隔3周左右时间,否则易造成鼻中隔穿孔影响治疗效果。笔者对56例Little区出血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术中操作简便,术后鼻中隔黏膜恢复情况好,54例一次性治愈,2例2周后重复治疗1次,治愈率100%,随诊6个月无再出血。因此液氮冷冻治疗鼻出血方便快捷,可在门诊进行,无近、远期并发症,对单纯Little区出血治愈率高,可达根治性治疗目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1-12.

2 姜泗长,阎承先.现代耳鼻咽喉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52-453.


作者单位:443000 湖北宜昌,宜昌卫校附属医院

作者: 毛玉华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