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2期

浅谈临床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护理与检验协同质量管理已引起各级医院的重视,近几年我们医院为了确保检验质量的全过程控制,除了要求护理队伍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外,还提出了规范化地采集血液标本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1标本采集的部位常规采血部位是静脉、动脉、毛细血管。静脉采血是采取血液标本最......

点击显示 收起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护理检验协同质量管理已引起各级医院的重视,近几年我们医院为了确保检验质量的全过程控制,除了要求护理队伍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外,还提出了规范化地采集血液标本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1 标本采集的部位

    常规采血部位是静脉、动脉、毛细血管。静脉采血是采取血液标本最多的采血方式,常用的静脉为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选用颈静脉。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常用动脉为桡动脉、股动脉。微量血液检验和婴幼儿采用毛细血管采血,用采血针刺入皮肤2~3 mm,要在局部无炎症、水肿等处为宜。

    2 标本采集前对患者的要求

    根据患者检验标本和目的不同,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护士尽可能地选择患者采血的最佳时机。如患者进食后血液中的一些成分的含量发生改变,做血脂类、血糖、无机磷等检验有影响,采集血液应在空腹时进行(一般禁食4~12 h)。但如果只做血脂检验,需患者素食3日。但是对于需要测定游离脂肪酸、酮体的患者,还不易长时间禁食,以免体内物质大量分解,使酮体人为地增高。有些激素如皮质醇的分泌呈昼夜节律性,皮质醇随ACTH的分泌物而变化,一般早晨6~8 h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半夜最低,故测定此类激素应选择合理的每次相应固定的抽血时间。需要做加速器质谱(Ams)测定的患者,由于患者发病2~12 h血清Ams升高,12~72 h达峰值,4天左右恢复正常,抽血时应注意这一规律,提前和滞后检查均得不到有临床意义的结果。另外,患者还应停服对检验有干扰的药物,据文献记载目前已有100多种药物对多项生化检验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如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

    3 选择合理的抑制剂和防腐剂

    为了防止血液标本储存时被测物浓度的变化,有时需要向血液标本中加入能抑制细胞代谢的添加剂。血液葡萄糖测定时,如在血液中加入氟化钠,在血细胞未分离的情况下,葡萄糖在22 ℃~25 ℃时可稳定24 h,2 ℃~8 ℃时可以稳定48 h;但在新生儿和儿童标本,由于红细胞压积高,用氟化钠难以控制细胞的糖醇解作用;甲醛-草酸钾抗凝保存不适合血糖测定;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因能抑制酶活性,不适用于酶学测定。

    4 标本的采集现场

    在确保采血量准确的情况下,不同的标本需用不同的试管。由于试管使用不当或试管不洁,而造成检验结果不可信,甚至无法检验的事例并不鲜见。严格地讲,并非所有的生化检验项目都适合使用塑料管,血液标本采集后试管必须加塞,管口向上,垂直放置,以减少试管中血液的振动,促进血凝完全,防止标本蒸发、污染和外溅等。已收集血液标本,本应温和地处理,要防止因操作幅度过大,所造成的溶血,溶血可使很多检查项目受到影响,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乳酸脱氢酶、血清门冬氨酸基转移酶、血清钾和血红蛋白。同时,应避免对光线敏感的检测标本,暴露在人造光或太阳光照射下,如卟啉、胆红素等测定时,盛标本试管应该用铝箔或类似物质包裹起来。

    5 标本的正确送检

    全血标本采出后应尽快从采血室送到有关实验室,最好不要超过2 h,尤其是采血室温度>22 ℃时更应注意。如果运送距离较远,特别是对分析的标本稳定性有影响的,必要时可于采血现场分离出血清或血浆后,护士再送往相应的实验室,标本运送过程中,要注意标本的包装,温度要求,处理方法等。确保分析成分的稳定性。


作者单位:265600 山东蓬莱,解放军405医院

作者: 蔺琳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