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3期

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康复的护理干预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我院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化疗和患肢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并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通过对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使患者的基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增加了疗效。结论重视青年乳腺癌患......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我院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化疗和患肢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并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使患者的基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增加了疗效。结论 重视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的不良心身症状,采用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躯体疾病的康复治疗进程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  目的  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我院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化疗和患肢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并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使患者的基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增加了疗效。结论  重视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的不良心身症状,采用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躯体疾病的康复治疗进程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青年乳腺癌;护理;干预

      我院2003年3月~2006年6月共收治的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手术30例,通过对术后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3月~2006年6月收治的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5~35岁,平均30.0岁,左乳腺癌12例,右乳腺癌18例,Ⅰ~Ⅱ期患者20例,Ⅲ期患者10例,接受改良根治术20例,根治术1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小叶癌11例,髓样癌3例,全部病例均于术后第三周开始进行CAF方案联合化疗。

    1.2  方法  随机抽样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问卷,观察其心理护理前、后的表现及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效果等。

    2  护理措施和结果

    2.1  患者的心理支持疗法  首先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对其心理动态进行了周密的观察和了解,坚持出院后的家庭随访,掌握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时期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1,2]。

    2.1.1  实施保护性护理  在患者患病初期,不要急于纠正其否定心理,只对他们讲肿物性质还不能最后确定,需要手术后做病理检查确诊,这样缓解了患者的压力,情绪、饮食、睡眠就较为正常。以便手术顺利进行。

    2.1.2  采取诱导和暗示方法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交谈,用婉转和暗示的语言向患者介绍乳腺癌根治术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向她们介绍手术医生的精湛技术和成功病例,使之对手术充满信心。

    2.1.3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在本组患者中有9例感到失去乳房使她们很难堪,经及时开导帮助她们,向她们讲解救命第一,保形第二的道理,有意识地为患者做类似乳房的填充物,放在胸罩内,弥补了外形的缺憾,使患者求美的愿望得到满足[3,4]。

    2.1.4  取得配偶或恋人的支持  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暖和关爱。帮助其建立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家庭并没有把他们遗弃。将使患者的心态更加平和、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  术后护理措施  (1)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每15~30 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指征,平稳后每1~2 h监测1次,鼓励患者在术后24 h后下床活动。术后保持负压引流的通畅,及时有效地吸出创腔内的积血、积液,按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每30 min一次由内向外,轻挤压创区,保持有效负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并加以记录。(2)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分三个阶段进行[5],术后至拔出负压引流管为第一阶段;此期间,患侧上肢采取屈臂内收姿势制动,可指导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指导患者进行屈伸手指、屈腕、旋转等腕关节运动。在术后7天左右进行肘关节运动为第二阶段;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旋转,可行患侧手洗脸、刷牙、拧毛巾、端碗等生活自理行为,此阶段应注意活动力度和时间,不要急于求成,要注意消除患者因锻炼可能出现影响切口愈合的思想顾虑。手术后15天左右,进行肘关节运动为第三阶段;进行前后左右摆臂、前臂上举、外展、摸对侧耳运动,两肘在前方开合运动等,爬墙运动可充分地锻炼患肢的伸展运动,部分患者因惧怕疼痛,而放弃此运动,应及时发现注意督促和鼓励,并坚持出院后继续进行此运动,以恢复到术前水平为远期目标[6]。

    2.3  结果

    2.3.1  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支持治疗的效果比较  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乳腺癌患者特别渴望得到心理安慰和关怀。因此,我们对患者应多给予理解和心理上的支持,并通过康复期的行为干预和护理,教给患者有关行为和认知的自我管理策略,并鼓励其加以运用,使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创造生命的奇迹。另外,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对患者的态度。

    2.3.2  三阶段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  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院时25例上肢能抬高,肩关节功能无障碍,能独立完成吃饭、洗脸、涮牙等日常活动。4例上肢肩关节活动受限,日常生活活动部分需人协助。1例有程度不同的上肢水肿,生活大部需人协助。术后3个月复查全部达到术前水平无患肢水肿的发生,强化训练达到了明显的效果。

    2.4  康复期的健康指导[7]  患者出院前,指导其对术后锁骨上及对侧乳房的自我检查,应每日进行1次,坚持终生帮助患者继续坚持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计划并指导其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避免在患肢进行医疗行为,预防患侧肢体水肿,继续做好心理安慰工作,强调化疗的重要性,使之减轻对化疗的恐惧及不安心理,从而完成化疗计划,建立长期的护患关系,随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

    3  讨论

    3.1  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单纯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消失,只能作为疗效评价的一个方面,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和恢复也成为评价疗效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了解和重视青年乳腺癌患者不良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和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患肢功能损害对青年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  青年乳腺癌患者因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活动较多,在心理上常将上述功能损害视为致残,因此患肢功能的恢复情况将直接影响到青年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及以后的生活质量。

    3.3  青年乳腺癌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健康指导  在宣教中,应指导其对自查目标、随诊时间及内容等有所认识,加强对疾病的警惕性,形体重塑的问题常常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指导中应帮助其选择合适的配体,有条件的可进行乳房再造术。

【参考文献】
  1 左文述,徐忠法,刘奇.现代乳腺肿瘤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

2 黄涛,魏林生,新红宇.青年女性乳癌90例临床分析.河南肿瘤学杂志,1996,9(6):457.

3 林世芬,毕杰.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支持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8.

4 Maureen Chung,Helena R chang,Kirby Ibland,et al.Younger women with breast carcinoma have a poorer prognosis than older women.Cancer,1996,77(1):97-103.


作者单位:154002 黑龙江佳木斯,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保健科

作者: 李艳萍 高传娥 王艳秋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