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3期

儿童过敏性咳嗽中医研究发展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儿童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是小儿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或特殊类型,以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咳嗽范畴。近年研究表明,近25%的干性咳嗽是由CVA所致,由于缺乏深入认识,临床往往将其唯一的表现咳嗽误认为......

点击显示 收起

    儿童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小儿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或特殊类型,以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咳嗽”范畴。近年研究表明,近25%的干性咳嗽是由CVA所致,由于缺乏深入认识,临床往往将其唯一的表现“咳嗽”误认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气道异物等,导致误诊、漏诊及误治,使病情迁延,不同程度地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因此,对过敏性咳嗽进行早期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咳嗽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就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尚无统一认识,目前多趋同于哮喘病机,即内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为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诱发,导致气因痰阻,痰随气动,气机不利,肺之宣降失常而咳嗽难愈。但由于本病病程迁延,入夜咳甚,而且似咳非咳,似哮非哮,因此,认为风、痰、瘀、虚相互错杂,虚实兼夹为主要病因病机。CVA以儿童居多,这与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密切相关,余胜利[1]认为或者是肺气虚、易感外邪而致肺气宣降、功能失调,脾气虚则易生湿聚痰,使肺少滋养令湿痰困扰,脾虚制肝之力减而使肝反伤于肺,导致肺脾愈虚,张久城[2]认为脾虚是本病病机的关键,脾气亏虚可致痰湿内生,上贮于肺,肺失宣降而致气道受阻,故治疗关键亦在于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化痰以畅壅塞之气。或者痰郁互结,阻滞肺络,是疾病迁延难愈的原因,故立活血化瘀之法。因此病在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因发汗过甚何辛凉郁渴,致使机体表里失和,阴阳失调,虚实兼有,肺气不宜,咳嗽不止,或反复发作,其病位于“半表半里”,病邪则是正邪相争,与小柴胡汤相当吻合。

    综上所述,本病的病理因素与风、热、痰、瘀、气血等有关,它们相互影响,加上内在的过敏体质,是导致病程迁延的原因之一。

    2  诊断

    以上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当属祖国医学“咳嗽”范畴,但其证治与一般咳嗽有所不同。易俊忠[3]认为其似哮非哮,似咳非咳,应诊为“哮咳”。由于“风为百病之长”、“风盛则痒”、“风盛则挛急”。CVA患者虽似从外感而起,但其发作的诱因、症状、体征却又与咳嗽、哮证临床所不同,当以“风咳”命名。目前多数医家仍倾向以西医诊断标准为依据,结合中医病证特点,陆为华等[4]认为具有咳嗽持续或反复不愈,夜间与清晨为甚,呈阵发性或短时间持续,不伴有喘咳和气急,无痰,或少痰难以咯出,多伴有咽喉不适,舌质或淡或红,脉象浮滑。

    3  治疗

    目前西药仍以茶碱类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治疗,近期疗效尚可,但停药后易复发,且有一定副作用,治标不治本。而中医具有辨证论治的优势,通过内治、外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标本兼顾,不但近期疗效良好,而且远期疗效也较理想。分型论治:肺寒型治以疏风散寒,祛痰止咳,方用小青龙汤加减;肝火型治以调和肝脾,敛肺止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痰湿型治以化痰止咳,兼补肺肾,方用金水六君煎加减;肺脾不足型治以补脾益肺,选用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生脉散等加减;肾气不足型在补脾益肺的基础上,酌情加何首乌、当归、熟地黄、女贞子、淫羊藿等养血补肾之品;根据寒热将本病分为寒咳、热咳、寒热夹杂3型。寒咳型治以温肺止咳,药用麻黄、干姜、细辛、杏仁、半夏、甘草等;热咳型治以清肺止咳,药用麻黄、干姜、杏仁、僵蚕、细辛、甘草;寒热夹杂型则温凉并用,药用麻黄、杏仁、干姜、细辛、蝉蜕、甘草等。补脾益肺、温肾纳气之法,用补肺汤加味和黄芪精口服液。肺脾气虚型治以益气固肺、健脾化痰,方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肺脾气弱型治以益气固表、养阴润肺,方用玉屏风散合生脉饮加减。根据中医“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的传统理论,从肝论治,加疏肝柔肝、化瘀通络之品,如柴胡、白芍、地龙等,疗效显著。采用发病时以祛风脱敏、清热泻肺为主,症状缓解后以养肺清热、疏风固卫之法治疗本病68例,有效率89%。

    4  问题与展望

    4.1  病名不统一  CVA是近年确定的疾病,中医无相应病名,其病因病机及演变特点又不同于单纯的咳嗽和哮喘。因此,建议提出中医新病名,如“哮咳”。

    4.2  诊断标准不统一  尽管中医治疗相对具有优势,但目前多限于临床疗效报道,个人观点为主,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因此,应加强发病机制研究,确定较为规范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以期有效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 余胜利.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学异性哮喘68例.河北中医,2004,22:7-9.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吉市医院医疗保险科

作者: 谭秀琳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