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5期

医务人员HIV职业性暴露的防范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增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调查12例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HIV的途径,暴露后进行应急处理和随访监测1年。结果12例医务人员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随访1年,HIV抗体仍为阴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增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调查12例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HIV的途径,暴露后进行应急处理和随访监测1年。结果 12例医务人员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随访1年,HIV抗体仍为阴性。结论 医务人员重视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预防,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IV;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首例艾滋病(AIDS)报道以来,艾滋病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已成为全球性的瘟疫,备受人们的关注[1]。目前我国也进入了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随着艾滋病流行趋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AIDS)病人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HIV)暴露机会也相应增加[2],虽然相关报道经各种形式穿破皮肤暴露HIV血液感染的危险率大约为0.3%,但由于目前AIDS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愈,一旦感染其后果十分严重[3]。因此,重视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问题,加强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并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对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IV的途径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我院2003年4月~2007年4月收住HIV感染和艾滋病患者100例,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12例,由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医学追踪观察1年多,无一例发生HIV感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暴露于已知HIV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后,其中护士6例,医生4例,工勤人员2例。其暴露的原因见表1,暴露程度:除2人针头刺伤出血经专家组评估为二级暴露,其余均为一级暴露。 表1  暴露的原因

    1.2  暴露后的处理  一旦皮肤被针头等利器刺伤又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要保持镇静,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我院12例发生HIV职业暴露后,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污染的皮肤。有伤口者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伤口处理完毕;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送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及时上报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同时组织专家组对暴露者进行暴露级别的评估,评定。2名护士在操作时被针头刺穿皮肤,且病人病毒载量较高,被感染的几率较大,专家组评估为二级暴露,2 h内接受强化性用药治疗,疗程4周,并进行临床观察;其他10例均接受用抗HIV病毒的预防性用药治疗。

    2  HIV抗体检测结果

    发生暴露后,首先对暴露者进行HIV抗体的检测,然后分别在暴露后第4周、8周、12周、6个月、12个月进行追踪检测,结果:随访1年未发现HIV感染,12例暴露者HIV抗体均是阴性。

    3  讨论

    3.1  HIV的传播  病人和无症状的HIV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脑脊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唾液、目液、乳汁和尿液等体液中也可以分离到病毒。医务人员接触HIV感染者或发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的几率较高。经皮暴露平均HIV传播的危险率大约为0.3%,若暴露于较多的血液量或较高病毒载量的血液时,其传播危险率为5%[4]。我院2例在工作中被针头等锐利器械刺伤,而且伤口又与HIV感染患者的体液有过接触,这种是最危险的暴露。10例工作中皮肤或黏膜直接与已知HIV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接触,且有皮肤破损。人体的皮肤、黏膜稍有破损,接触带病毒的血液、体液后就有被感染的危险。

    3.2  暴露途径  工作中锐器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执行。HIV职业暴露引起的职业感染,多数是通过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其他利器割伤皮肤而引起,而这种损伤往往是由于医务人员本人疏忽大意或操作不当造成。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是医务工作者安全操作的行动指南,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接触HIV感染者或发病者的血液和体液的几率较高,如果在医疗过程中不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操作不规范,保护措施不到位,则将使HIV职业暴露成为可能[5]。

    3.3  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3.3.1  加强医务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医院制订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范预案,把HIV职业暴露的问题作为防治AIDS感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给予高度关注,加强医务人员HIV感染及AIDS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卫生部印发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使大家认识并重视HIV职业暴露的途径及其危险性,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提高对HIV感染的警惕性。同时对具有暴露危险的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增强其防范意识,自觉做好个人防护。

    3.3.2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是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带双层手套可减少手套破损而接触患者血液。戴防护眼睛可减少眼结膜与患者体液接触的可能性。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患者时,凡是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均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掌握预防和控制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对高危人群采用双层手套,当血液或体液有可能喷溅时,则要戴防护眼镜。在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以防刺伤。不得将针头插回针头套管,也不许弯曲、折断或做类似其他处理。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水彻底洗手,特别是手被血液和体液污染时,必须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也要洗手。实验室内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如注射器、手套等,应消毒或销毁,避免废弃物的污染。

    3.3.3  发生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一旦皮肤被针头或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要保持镇静,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对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皮肤,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反复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反复冲洗干净,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暴露的情况,使暴露后的医务人员能及时得到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危险程度决定防治方案,及时应用抗HIV的药物作预防性治疗。据报道暴露后4 h内应用抗HIV的药物预防性治疗可减少约81%的HIV传播的危险性,本组均暴露发生后4 h内接受药物治疗,疗程4周,随访1年未发现HIV感染。说明暴露后使用的预防措施,能有效的预防HIV的感染。

    3.3.4  暴露后的随访及检测  暴露含有HIV的血液或体液后,如果被感染,多数在2个月内HIV抗体转为阳性,95%感染者将于暴露后6个月内出现血清HIV阳转,约5%的感染者在暴露后6~12个月内HIV抗体阳转。暴露后立即检测HIV抗体,可以帮助确定本次暴露前是否已有HIV感染,随访1年未发现HIV抗体阳转,基本可确定暴露后没有被感染,可停止继续监控。

    尽管AIDS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性感染的危险性很小,但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愈药物,一旦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后果非常严重。但是,也不必要引起极大恐慌,只要我们在医疗工作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警惕,工作中认真,杜绝或减少外损伤事故的发生,就能减少HIV暴露的机会,把因职业暴露而引发HIV感染的危险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曾毅,许华.宣传教育与干预是遏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的手段.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1-6.

2 徐国英,应菊素,王晶,等.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428.

3 刘保池,郭瑞章,李敏.艾滋病临床研究与咨询.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01.

4 胡国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81-85.

5 郭瑞章,刘保池.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HIV的对策.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4,1(5):344-346.


作者单位:410011 湖南长沙,长沙市第六医院

作者: 张小慧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