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7期

静脉留置针前囟穿刺治疗婴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血肿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前囟穿刺治疗婴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婴儿外伤性颅脑疾病中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时有发生,严重者因颅高压致脑疝形成是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在治疗时针对有手术指征患儿采取静脉留置针前囟穿刺术引流减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追问病史有头部外伤史4例,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产伤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前囟穿刺治疗婴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婴儿外伤性颅脑疾病中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时有发生,严重者因颅高压致脑疝形成是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在治疗时针对有手术指征患儿采取静脉留置针前囟穿刺术引流减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2006年我院共收治住院患儿9例,年龄1~5个月,主因哭闹、呕吐、头围增大、癫痫等就诊。追问病史有头部外伤史4例,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产伤1例(曾经儿科治疗),另有4例病史不清但均经产道分娩,其中2例曾行侧切,考虑产伤,所有病例均头颅CT扫描确诊: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其中1例合并多发脑内小血肿),硬膜下积液3例,均位于额颞顶部,合并顶骨骨折1例,额骨骨折1例,外伤性癫痫1例。9例中单侧6例,双侧3例。

    1.2  方法  9例患儿均有前囟穿刺适应证,无明显禁忌[1]。均采用9号静脉留置针经前囟外侧角穿刺,穿刺成功后见陈旧性血液或黄色液体流出,退出针芯,将针套继续向硬膜下腔送入1.5~2.0 cm后,以敷贴固定针管,接引流袋,留置针管间断开放引流,每次不超过30 ml[2],3例行双侧穿刺,交替开放引流。引流时间3~5天,引流液变淡红色或积液变清,每天引流量不超过10 ml且症状缓解,前囟微凹、脑搏动良好即可拔除留置针。

    2  结果

    9例穿刺均获成功,术后1~3周复查CT,脑室受压解除,中线复位,症状消失,1例外伤性癫痫经抗癫痫治疗未再复发,无感染病例,9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无脑积水、癫痫、脑萎缩等后遗症。

    3  讨论

    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6个月以内小儿发生率较高,常因产伤或维生素K缺乏所致,严重者因颅内高压致死,部分硬膜下积液患儿经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慢性硬膜下血肿则难以吸收,一旦出现颅高压症状则应施行手术治疗[1],以钻孔引流为首选,因小儿前囟未闭则行前囟穿刺。静脉留置针除了应用于静脉穿刺外,现在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可用于腹水引流[3],胸腔[4]及心包积液[5]引流,笔者将其应用于治疗小儿硬膜下积液/慢性血肿,可避免反复穿刺,降低感染风险,间断放置引流可在短时间内降低颅内压,减轻症状,加快康复进程,且不会增加远期后遗症发生率,其经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4-154.

2 江基尧.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25-126.

3 金卫群.深静脉留置针导管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引流中的应用.临床肺科杂志,2006,11(6):783-783.

4 李萍妹.临床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8(10):1247-1248.

5 刘坤,夏岳,叶蔚,等.心包穿刺硅胶管引流103例经验总结.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0):605-606.


作者单位:443100 湖北宜昌,宜昌市夷陵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蔡宏新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