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7期

探讨如何操控全身麻醉中患者的意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探讨如何操控全身麻醉中患者作为全身麻醉三要素之一的无意识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浅麻醉复合肌肉松弛理论贯彻到临床麻醉后,许多病例报道提到少数患者发生术中知晓和术后回忆现象。一项长期跟踪研究发现,知晓和回忆患者术后继发神经衰弱,并且心脑血管的病变发生率升高[1]。我院自2006~20......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探讨如何操控全身麻醉中患者


    作为全身麻醉三要素之一的无意识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浅麻醉复合肌肉松弛理论贯彻到临床麻醉后,许多病例报道提到少数患者发生术中知晓和术后回忆现象。一项长期跟踪研究发现,知晓和回忆患者术后继发神经衰弱,并且心脑血管的病变发生率升高[1]。我院自2006~2007年使用麻醉深度指数(CSI)来监测患者的意识水平,具体对应数值如:清醒(90~100)、轻度麻醉(60~80)、中度麻醉(40~60)下深度麻醉(10~40)[2]。笔者在术中维持中度麻醉水平使患者的术中知晓率降到了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0例,男300例,女300例。体重50~80 kg,年龄(35±15)岁,ASAⅠ~Ⅱ级,术前无高血压史,无心脏病史,无肝肾功能异常。随机分成对照组,根据血压、脉搏、心率来调控用药量,研究组用CSI监测,根据麻醉深度指数调控用药量。

    1.2  麻醉与方法  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mg。诱导用药:芬太尼3 μg/kg,阿曲库胺0.5~0.8 mg/kg,咪唑安定0.05~0.1 mg/kg,丙泊芬2~3 mg/kg。术中维持用药:芬太尼0.2 mg+阿曲库胺50 mg/10 ml,微泵注射速度 5~7 ml/h合并氨氟醚1.6%吸入,同时静脉微泵注入丙泊酚15~25 ml/h。

    1.3  观察指标  手术后一天询问术中知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中知晓有10例(3.33%),研究组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全身麻醉的术中知晓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我国由于患者对此了解不多,因此而提出的异议也不多,而随着各方面的宣传和患者对法律观念的增强,我们麻醉医生也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目前临床上的多数麻醉医生都根据血压高低和心率的快慢来调控麻醉深度,有经验医生在排除影响干扰因素后能对麻醉深度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但是由于现在全身麻醉的普及且每天手术床的周转率增高,因此浅全麻比较多,导致发生术中知晓,引发手术后遗症增多。如何防范和操控呢?有学者建议加深麻醉,可是这样就造成苏醒延迟,增加患者及医院的经济负担,从上面两组的比较可以看出,用切实有效的麻醉深度监测可以完全避免术中知晓。麻醉深度监测有许多方法,CSI就是一种很直观、准确、动态地反应麻醉深度的方法,它是丹麦丹密特公司最新开发的监测镇静程度、意识水平的设备,通过对脑电图的次参数分析量化处理的CSI值(0~100),结合肌电、爆发抑制(BS)等参数而反应麻醉深度。在全身麻醉过程中通过CSI,笔者可以得到一个数值化的催眠等级,适时调整麻醉药剂量,从而避免术中知晓、获得最佳的恢复条件,麻醉后护理时间减少,对特异患者用药具有指导性,为全身麻醉的实践提供标准化参数,作为全身麻醉的判断指标,也能作为医患纠纷中医院举证的客观依据。

    总之,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通过好的监测手段和合理用药以及麻醉医生的经验完全可以操控全麻患者的意识,避免术中知晓。

  

【参考文献】
  1 黄宇光,罗爱伦.麻醉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22-323.

2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51-1152.


作者单位:214200 江苏宜兴,宜兴市中医院麻醉科

作者: 俞利忠,郑达明,李 强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