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1期

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手术意外、后遗症及术中不良反应的成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358例术后并发症、手术意外、后遗症、术中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结果除64例有各种并发症、手术意外外,275例术中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获治愈,19例后遗症(再孕和结扎未遂)采取相应补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手术意外、后遗症及术中不良反应的成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358例术后并发症、手术意外、后遗症、术中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除64例有各种并发症、手术意外外,275例术中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获治愈,19例后遗症(再孕和结扎未遂)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妥善处置。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针对性开展术前心理咨询和指导、医患密切合作,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预防各种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对全面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不良反应


    输卵管结扎术因其安全、简便、长效、创伤小、痛苦少等优点而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从而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主要的节育措施,但在施术过程中,忽视手术适应证或违反手术操作规程,或其他因素均可能造成一定的手术意外、并发症或后遗症,给受术妇女带来不应有的身心痛苦。为进一步认识其发病规律、降低发病率,规避风险、减少医患纠纷、促进政府推动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妇女劳动生产力和生活质量,有必要对其发病机制、手术方式的改进和提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我院1996年以来施行的2640例输卵管结扎术患者资料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其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处理原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6年1月~2004年10月共施行输卵管结扎术2640例。其中发生各种手术意外、并发症、后遗症及术中不良反应358例,占13.56%。受术者年龄平均27.6岁(22~38岁),受术时间绝大多数在产后3个月内(最短产后几天,最长产后1年)。

    1.2  手术方式  全部采用经腹小横切口入路,皮内荷包缝合法,切口愈合后不需拆线。少数剖宫产病例选用原皮肤切口(或横或直切口)。提管方式:吊钩法或卵圆钳夹法。术后常规服用复方新诺明,每日2次,每次2片。术式:输卵管双结扎切除,即波氏法(Pomeroy法)。

    1.3  并发症情况  膀胱损伤3例,肠管损伤6例(含大网膜损伤l例),卵管断裂4例,术后出血2例,结扎未遂8例(9侧),再孕11例。切口感染27例(腹壁脓肿l例、仅见皮肤切口红肿的轻度感染17例、线结排异反应9例),术中呕吐、恶心、腹部不良反应275例。腹壁切口下硬结22例。

    2  结果

    (1)膀胱损伤病例经膀胱修补术,术后留置导尿管5天,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获愈。(2)肠管损伤病例术中当即行肠修补术,术后禁食至通气改半流质,常规抗感染1周痊愈出院。损伤的大网膜予以丝线结扎后还腹。(3)输卵管断裂4例,经重新找寻近子宫端输卵管,予以结扎并止血。(4)术后出血,其中1例术后出血不止,次日重新打开切口,见皮下脂肪组织中动脉性出血,将出血点缝扎止血,关闭切口,加用抗生素,1周后愈合。另l例为腹壁下血肿,受术者因体质差,且多次引产,加之产后恢复不良,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复原所致,查血常规见Hb 8.0 g,RBC 2.6×1012/L,经穿刺抽血冷敷、抗感染治疗而获愈。(5)结扎未遂8例共9侧,术后改用上环避孕。(6)再孕6例,术后再孕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6年。其中2例行2次手术结扎,另4例改为上环避孕或皮埋。(7)切口感染和延期愈合,1例腹壁脓肿经当地乡村医生保守治疗效果不显,术后2个月余转入我院治疗,给予脓肿切口,彻底清除脓液及增厚的脓腔壁层组织,消灭死腔,局部和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2周后痊愈。9例异物排斥反应经拆除切口内线结后均顺利愈合。余病例加用抗生素静脉点滴7~10天,均延期愈合。(8)术中不良反应病例在手术过程中即给予纠正。少数恶心呕吐症状较重者,术后留观1~2天给予补液、止血、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均恢复良好。(9)较小的腹壁切口下硬结采取口服广谱抗生素7~10天,配合理疗、热敷而治愈。其中1例较大者经B超提示为腹直肌前鞘下暗区,打开切口,拆除前鞘缝线,松解缝合过多的组织,清除血凝块,Ⅰ期缝合切口。

    3  讨论

    3.1  膀胱损伤

    3.1.1  原因分析  (1)膀胱充盈状况。(2)切口过低。(3)术者或助手辨认能力差。(4)粗心大意或马虎而为之。

    3.1.2  预防措施  (1)应常规让受术者于上台前5~10 min内再次排空膀胱。排空过早,易伤膀胱,本组病例即为当日结扎人多,等候、妇检时已排空膀胱,上台前没有2次排空。(2)在钳夹腹膜前需再次准确定位,不宜过低。(3)腹膜前仅为一层结缔组织薄膜或脂肪组织,应仔细辨认。探查腹膜时发现有非脂肪组织切勿向深部分离切开。有的腹膜外脂肪较厚极易与膀胱反折相混淆,应特别注意区别。有时局麻药注入腹膜后,腹膜形成水肿反而易于辨认。

    3.2  肠管损伤

    3.2.1  原因分析  (1)肠腔积气较多。(2)施术者或助手粗心大意。(3)辨认腹膜与肠管的能力差。(4)受术者过于肥胖或合作欠佳。(5)切口过小,暴露不充分。

    3.2.2  预防措施  (1)钳夹腹膜时很易将肠管与大网膜一并提起,术中提起腹膜倒换钳夹时应清楚见到肠管大网膜下滑。如不很满意,可适时松开提起的组织,使其还原,重新探查钳夹,可避免切开腹膜时误伤肠管。(2)正确辨认腹膜与肠管也很重要。误伤肠管往往是当腹膜被切开而未曾发现,故将提起肠管之浆膜层误认为腹膜而切开。(3)另外,色泽上也有明显区别,肠管多呈肉红色,而腹膜为灰白色,肥胖者多因为脂肪性腹膜而呈浅黄色。(4)内切口(前鞘)不宜过小,拉钩钝性分离腹直肌应到位,腹膜暴露应充分,层次要清楚。(5)术晨应禁食或少食,以防吞气过多而致肠管充气;农村习俗术晨进食糖水荷包蛋,易产气,应劝告勿食。

    3.3  输卵管断裂

    3.3.1  原因分析  (1)提取位置在峡部,如遇体形肥胖、或切口较小、暴露不充分,欲强行提到切口外则张力较大,易断裂。(2)输卵管过度纤细,术者特别是助手提管或固定时用力不当。(3)附件有炎症或粘连时,未充分估计到其脆性增加、提管之困难,稍有不慎即易断裂。

    3.3.2  预防措施  (1)提管时如遇张力较大,切不可机械僵化地将结扎点选择在峡部,可将结扎部位外移,滑向输卵管壶腹部;也可重新提管,充分暴露顺势轻提,理顺扭曲之输卵管,再行下一步操作。(2)若视输卵管纤细脆弱粘连等病理状态下,应当遵循轻、巧、细的原则处理输卵管。

    3.4  术后出血

    3.4.1  原因分析  (1)盲目追求小切口、高速度,操作草率,致使手术时对组织损伤较多。(2)术中止血不彻底。(3)受术者体质差、凝血功能差、术前未检测出凝血时间。(4)产妇分娩时出血多,恢复差,有的甚至呈贫血状,未得到及时地纠正和治疗。本组病例,1例为切开皮下脂肪时对穿行其中的小动脉出血点只作常规钳夹止血,未作缝扎处理而使然。1例为产后恢复差,患者呈贫血状态,凝血功能下降所致。

    3.4.2  预防措施  (1)术前应仔细检查,对体质差的可疑对象应检查出凝血时间,严掌握适应证。(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盲目追求速度快,对出血点特别是可疑动脉性出血点应缝扎止血,在确认不再出血后方可继续下一步操作。(3)技术层面上,应高度重视每一个手术步骤,进腹时重点关注皮下脂肪层出血点,钝性分离腹直肌时应一次性到位。关腹时应层层对合,不留死腔,缝合前鞘时不要缝合腹直肌。(4)钳夹固定输卵管时应选择阔韧带之无血管区,不得损伤输卵管下方的血管网。

    3.5  结扎未遂

    3.5.1  原因分析  (1)盆腔或附件炎症导致输卵管与相邻盆腔宫旁组织粘连,引起输卵管一侧或双侧粘连。不能提管结扎。(2)因盆腔内炎症、肿瘤、包块或不明原因造成宫体倾斜、盆腔结缔组织局部增厚变硬,子宫固定不动。或被牵向患侧、阻碍子宫复位或提管,致使单侧输卵管无法提取。(3)剖宫产或腹部其他手术可造成医源性子宫形态或位置异常,子宫与腹膜、子宫与前或侧腹壁粘连,也是剖宫产手术后无法结扎的常见原因。(4)其他诸如体形肥胖者、子宫后位且输卵管较短者、解剖变异(如先天性单侧输卵管缺如),均可致提管困难而无法结扎。

    3.5.2  预防措施  盆腔炎原则上是输卵管结扎术的禁忌证。但由于手术前妇检时受术者对疼痛的可信度、检查者的熟练度、无明显盆腔炎病史等原因均可造成误诊。术前妇检时对高度怀疑盆腔炎或盆腔包块、肿瘤及剖宫产术后建议节育对象选择皮埋术,男性节育术,或行硬膜外麻醉下女性节育术。必要时可延长切口。二胎剖宫产时如胎儿情况良好,可考虑同时行输卵结扎术。

    3.6  再孕

    3.6.1  原因分析  (1)输卵管残端自行吻合再通。(2)结扎丝线过紧,丝线嵌入输卵管腔的切割作用形成输卵管瘘孔。(3)新生伞端形成。(4)误扎其他组织(如圆韧带等)。(5)结扎线过松或松结、滑结、残线结滑脱、输卵管腔未完全关闭。(6)解剖变异、输卵管副伞或副输卵管未结扎。(7)大多数结扎对象基本上正值生育旺盛期,输卵管再生能力强,产后哺乳期生殖器官尚未恢复正常,输卵管如充血增加、变脆,术后形成假伞或管腔关闭不全。

    3.6.2  预防措施  (1)结扎时线结的松紧度应适度。(2)仔细辨认输卵管,提管时应追索到伞端,再由伞端按顺序返到结扎部位结扎,以防误扎其他组织。(3)避免将输卵管扭曲,误将血管或重叠之阔韧带当输卵管结扎。(4)产后因经排卵期,输卵管相对增粗充血,线扎时既不能过紧(切割作用)也不能过松(管腔关闭不全)。努力将再孕率降至0.3%~1%。

    3.7  切口感染

    3.7.1  原因分析  本文病例切口感染并不多见。所有病例均在院内手术室开展,具有较好的无菌环境,手术器械均经过严格消毒。除1例较重的感染外,其他均为线结的排异反应。造成切口延期愈合,拆除线结后均能很快愈合。其原因主要还是有的妇女缺乏无菌观念,手指伸入敷料内搔痒,个人卫生观念差,汗渍、尿液、奶渍等不慎污染伤口敷料等。

    3.7.2  预防措施  严格器械、手术室消毒措施,加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指导患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无菌观念,对有排异反应的个体可考虑使用可吸收丝线(因其价格昂贵,尚不能正常使用)。术后常规、合理使用抗生素。

    3.8  术中不良反应

    3.8.1  原因分析  术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疼痛、腰痛胀等。主要原因是:(1)由于麻醉不充分加之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进腹过程中引起局部疼痛。(2)子宫后位状态下的手法或器械复位引起的疼痛。(3)吊钩探提或卵圆钳夹提输卵管时腰部的酸胀痛感。(4)不慎刺激到卵巢引起的恶心呕吐。(5)牵拉刺激大网膜、肠系膜引起的上腹痛或恶心、呕吐感。(6)少数患者的不合作或配合不佳,或过度肥胖所致的找管提管不顺利,以致反复寻找造成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引起或加重了局部疼痛等不适。

    3.8.2  预防措施  (1)把好每一步操作关。如应充分麻醉,手法易、稳、准、轻、巧、细,切忌粗暴蛮干。对过于肥胖者应适当增加麻醉药品总剂量。均匀注射,待药物吸收后再开始手术,不盲目追求速度。(2)如系子宫后位,选用吊钩法可避免子宫复位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确需复位的,应先用手指轻轻按摩子宫,待其变硬后再行复位就较为容易,且均能一次成功,避免反复复位引起的不适。(3)术前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并介绍术中配合要领,医患密切配合,能明显减少术中不良反应。(4)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时,可暂停手术刺激,嘱患者深呼吸、全身放松,减轻思想负担,稍事休息均能很快纠正和缓解。(5)术晨禁食或少食。

    3.9  腹腔切口下硬结

    3.9.1  原因分析  (1)手术操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渗血较多。(2)缝合过多腹壁组织,尤其是腱鞘处重叠或对合不齐。皮下脂肪少的偏瘦型个体更易暴露硬结。(3)术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4)助手的配合和熟练程度。

    3.9.2  预防措施  严格消毒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分层进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挫伤和副损伤。关腹时逐层对合,依次进行,注意止血,不留死腔,结线要小。

    3.10  术前心理咨询对手术质量的影响  对受术者针对性地开展术前心理咨询,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树立信心,主动积极地接受手术:术中指导受术者密切配合和合作,是减少并发症和手术意外,取得手术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和保障措施。

    3.10.1  原因分析  (1)受术者大多缺乏医学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如怕手术疼痛,怕出危险,怕留后遗症,怕出现并发症,甚至怕影响性生活,因而存在发生各种身心反应和心理疾病的可能。(2)医护人员因语言不慎、解释不当、手术时间过长、疼痛等不良刺激,使受术者产生疑虑。(3)来自家庭、社会、周围环境落后的生育观念的负面影响。

    3.10.2  预防措施  (1)医护人员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楚流利的表达,耐心细致的解释,获得受术者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消除受术者思想顾虑,愉快地接受手术。因此,禁用指责、讥讽、训斥等伤害性语言,应进行对症、暗示及心理疏导治疗。(2)介绍术中配合之要领。如避免紧张情绪,保持身心愉快,学会做深呼吸及有效的缩腹动作,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反应。(3)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环境对术者生产的深刻影响,帮助她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社会,重建合理的情绪结构。增强适应能力,以全面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单位:256200 山东邹平,邹平县中医院

作者: 卢玉梅,张德修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