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4期

俱乐部活动对脑卒中后引起的抑郁情绪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俱乐部活动对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首次发病,病程6个月~3年,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在家中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定期参加脑卒中俱乐部活动。两组治疗前、中、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俱乐部活动对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首次发病,病程6个月~3年,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在家中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定期参加脑卒中俱乐部活动。两组治疗前、中、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1、3个月后,两组HAMD、SWLS、MBI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并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俱乐部活动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抑郁;俱乐部


    Influence of club activities on depression emotion after stroke

    CUI Ming,LI Fei,MA Dan.Yinhang Community Sanitary Serve Center of Shanghai,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club activities on depression emotion after stroke.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who had first onset of illness and course from six months to three years. They left extremities function disability. 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therapy group.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accept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t hom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rapy group participated regularly stroke club activities.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HAMD,ADL and SWLS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Results  After six months therapy,there were good effects in patients in therapy group and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Stroke club activities may improve depression emotion after stroke,living satisfaction and life quality.

    [Key words]  stroke;depression;club

    抑郁(depression)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占脑卒中存活者的30%~50%,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情压抑,对所有人和事物都失去兴趣、悲观失望、不愿与他人主动接触,同时抑制了患者的动力,限制了康复治疗的主动性,阻碍了康复的进程,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2006年6月~2007年8月期间,上海市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定期开展了脑卒中俱乐部活动,对脑卒中后抑郁情绪(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患者进行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是上海市殷行社区的常住居民,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相关标准,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有脑卒中,64例患者均首次发病,病程6个月~3年,年龄为50~70岁,临床表现以肢体功能障碍(完全由脑梗死或脑出血引起)为主,言语障碍并伴有抑郁情绪,如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喜叹息等,所有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认知障碍,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拒绝参加实验、无法追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分,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19分,且MBI评分和Fugl-Meger评分接近,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对照组32例,男15例,女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肢体功能训练(参考2004年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之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每周3次,每次45 min,持续6个月。主要内容有:良姿位摆放、被动活动、翻身坐站训练、步行训练、康复宣教等。治疗组在进行以上肢体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定期参加脑卒中俱乐部活动,要求家属陪同患者一起进行活动,设定俱乐部活动时间、频率、场所、活动内容、基本要求。

    1.2.1  活动时间和频度  每月4次,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1 h左右,持续6个月。

    1.2.2  活动场所  医院多功能活动室,环境舒适、温馨、空间足够,围圈而坐可面对面交流,播放背景音乐,选取轻松愉快并适合50~70岁年龄段的乐曲。

    1.2.3  活动所需人员及要求  康复医师2名(1名为活动的主持者),治疗师5名。主持人把握整场活动的节奏,调节活动气氛。治疗师负责照顾到每个患者,有任何意外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提供恰当的解释,患者对某些现象难以把握而影响活动顺利进行时需提供意见和解释;适当参与并引导;协助患者投入集体。

    1.2.4  活动内容  (1)健康宣教:播放宣教片;(2)康复医师教授康复知识及自我康复训练现场演示;灌输康复理念纠正患者错误、不良的认知;注意危险因素的控制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患者集体康复训练操作比赛,在活动中穿插定向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4)互动游戏娱乐,结合患者的知识层次、喜好,难易程度因人而异,进行抛接球、唱歌、跳舞、吹纸条、朗诵、穿衣、扣纽扣比赛等娱乐项目;(5)患者间交流,活动中邀请坚强乐观的脑卒中患者发言,激励其他患者。针对每个患者个性化的特点,治疗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营造快乐和谐的气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对记忆力、理解能力低下的患者,给予简单明了口令,适当重复。对于确实不能完成者给予鼓励和协助,整个活动要求治疗师、医生、家属一起参与进行互动。每次活动结束为患者检测血压、血糖、心肺听诊。

    1.3  疗效评定标准  生活满意度采用量表(SWL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抑郁症的疗效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所有入组患者都进行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的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的计量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HAMD评分  两组治疗6个月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对照组下降30%,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减分率超过50%,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MBI评分  两组治疗6个月后积分的变化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对照组提高不到20%,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增分率超过50%,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SWLS评分  两组治疗6个月后积分的变化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对照组增分率不到10%,治疗组增分率达到3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1  治疗前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  (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2  治疗前后两组MBI评分比较(略)表3  治疗前后两组SWLS评分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患者比正常人更复杂,脑卒中患者由于脑部的损害,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甚至终身残疾,心理问题就伴随产生了,研究表明[1],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普遍存在负性情绪,可以加重患者的病情,阻碍康复进程,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2]。本研究通过脑卒中俱乐部活动的模式以康复宣教、互动交流展示、娱乐康复、引导式教育等为内容进行定期的活动,经过半年的时间,参加脑卒中俱乐部的患者相比于家中接受单纯闭塞性康复训练的患者抑郁状态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脑卒中俱乐部活动,把传统意义上康复治疗的环境改变了,把患者看作是一个正常人而不是一直去让他习惯于患者这个角色,产生依赖和抑郁的情绪。以娱乐康复为特色把康复活动融入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中,让训练不显枯燥和乏味,同时进行成果展示、评比、物质精神鼓励。通过不断的强化刺激,培养患者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和残疾[3]。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4]。因此,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正确地康复理念是进行一系列康复训练的前提,对于脑卒中中后期的患者来说,患侧功能上的恢复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不前的,避免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此而忽略了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训练所造成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研究报道[5],抑郁程度增高可使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下降,反之,ADL能力增高,可使抑郁症发生率降低。同时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还应该是家属,脑卒中中后期的患者回归家庭仍然依靠亲人,家属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患者[6,7],家庭过分关心或支持不够,生活中包揽一切和不闻不问均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及康复疗效,家属应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与鼓励[8]。康复医师和治疗师要及时发现患者学习的愿望,当患者有能力满足自理需求时,医务人员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因人而异地引导[9]。进行群体性小组活动时,从相互观察、相互交流开始,逐渐地相互参与。这些是人格发展的基础。他们开始熟悉周围的事物,提高专注力,并逐渐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小组形式还灌输正面的竞争意识,小组内某个患者的成功能够推动组内所有的患者渴望获得同样的成功,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10]。

    脑卒中俱乐部集体活动的模式使患者接受不同与以往常规的康复治疗,走出了家庭,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共勉以此产生共鸣,消除了孤独、自卑感,逐渐产生归属感,在轻松的环境下不断地接受良性强化刺激,化被动为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重新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状态,改善抑郁的症状;同时也加深了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我中心一直致力于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运用多种积极有效的康复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我们把脑卒中俱乐部活动的群体模式同家中“一对一”康复治疗个体模式,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做了比较分析,发现脑卒中俱乐部群体模式的优异性。但鉴于目前开展的经验有限,俱乐部活动模式还有待于完善和摸索,因此,今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模式中的娱乐康复、引导式教育等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使其在社区中推广应用,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常俊玲.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期康复的效果评估.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8.

2 周宏珍.脑卒中后遗症病人社区康复和预防的研究现状.护理研究,2005,19(8):1419-1421.

3 陈利平,丁宇.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综合治疗观察.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33-34.

4 朱韫钰.娱乐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2):922-923.

5 林星虹.卒中单元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卫生职业教育,2007,25(5):90-91.

6 高井全,邹继华,马凤伟,等.慢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调查分析.中国疗养医学,2004,13(2):83-85.

7 高铁燕.脑卒中的社区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92.

8 申树芳.卒中后抑郁症的社区治疗与康复.山西医药杂志,2006,35(7):629-630.

9 夏卫民,祝芃.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临床军医杂志,2004,32(5):97-98.

10 张悦,张玉杰,常俊玲,等.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康复训练的研究.实用医技杂志,2007,14(4):407-409.


作者单位:200438 上海,上海市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 崔明,李 飞,马 丹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