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5期

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感,热情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规范的言行举止,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能够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心理素质。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感,热情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规范的言行举止,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能够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  护士;心理素质;培养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在工作中所具备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应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满足事业对自己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对护士本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护士应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

    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是护理道德的具体表现,护士是每天与人交流的职业,而人又是特殊的患者,无论你性格如何,心情好坏,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遭受多大的打击,只要你穿上工作服后就应该都放下,一定要想到工作中面对的是患者,他们不但有躯体疾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哪怕是护患之间出了矛盾,也要理智、冷静、容忍,要抛得开放得下,控制自己的情绪至最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如意识调节,语言转移,行动转移,释放法等进行自我控制和调整。用我们对护理工作的挚诚之心感化患者,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2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护士职业道德的突出特点是“利他”和“助人”精神,是把患者的生命和痛苦看得高于一切,应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患者解除痛苦,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以患者忧而忧,以患者乐而乐,视患者如亲人,而敬业与否与责任感是密不可分的,护士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了解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事,体会患者的感觉,并鼓励患者将感觉表达出来,这样可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得到支持。护士的高度责任心体现在工作的整个过程,不仅要准确、及时,完整无误地执行医嘱,还应体现在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上,掌握病情动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为了培养护士的高度责任心,我院开展了减少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的竞赛,护士从被动到主动巡视,护理投诉基本消失,陪护人员也大幅度减少。久而久之,主动巡视成了护士的自然之举。

    3  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进取心

    护士敏锐的观察力是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只有用知识武装的头脑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敏锐地运用视、听、嗅等感觉去得到患者的直观资料,发现问题,了解需要,帮助诊断、治疗和护理,通过不断求取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通过细致的观察不仅可以取得患者的信息,而且对患者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哭泣声、叹息声、呻吟声、咳嗽声等都有敏锐的觉察,能预感到患者的疾苦和需要。

    4  护士应具有规范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复杂的社会群体,不论其职位高低、贫富、亲疏都是平等医疗权利的个体,本着人性化服务的特点,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语言,一个举手之劳便能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为此我院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培训学习了文明礼仪服务,使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让尊重、关注、理解体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各种心理品质在人际交往中的综合运用,护士的角色是复杂的多角关系,包括护患关系、护陪关系、护际关系、医护关系等,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使医护患默契配合,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服务。


作者单位:252000 山东聊城,聊城市中医院

作者: 李洪敏,王英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