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9期

静脉留置针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应用时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40例患者血管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完毕后给予封管。结果本组出现静脉炎2例,套管针脱落1例,液体外渗4例,套管针阻塞5例,局部反应1例。结论只有正确分析静脉留置针应用时出现的问题,才能很好的预防和处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应用时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40例患者血管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完毕后给予封管。结果 本组出现静脉炎2例,套管针脱落1例,液体外渗4例,套管针阻塞5例,局部反应1例。结论 只有正确分析静脉留置针应用时出现的问题,才能很好的预防和处理。

【关键词】  输液疗法;护理

 本文总结40例资料完整的临床病例就静脉留置针应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0例,年龄42~65岁,保留时间最长为7天,最短为2天。

    1.2  方法  选择走向直且粗大弹性好的血管,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扎好止血带,消毒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平针进1~2 mm,松开止血带,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完全进入静脉,右手拔出针芯,回血通畅后用透明敷贴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针头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消毒肝素帽,将输液头皮针插入肝素帽输液。穿刺时动作应轻、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力求一针见血[1]。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封管,封管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5 ml 加肝素钠12.5 u。

    2  结果

    本组出现静脉炎2例,套管针脱落1例,液体外渗4例,套管针阻塞5例,局部反应1例。

    3  讨论

    3.1  静脉炎  静脉炎是临床上静脉输液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由皮肤进针处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质地较硬。多因套管针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损伤,及套管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性损伤血管壁;透明敷贴粘贴皮肤处出汗,消毒不彻底引起污染;反复快速输入高浓度高刺激的药物所致。降低静脉炎关键是预防。首先,要选择粗直血管,严格无菌操作,了解用药注意事项,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穿刺前用安尔碘彻底消毒皮肤,套管针要全部进入皮下,并用透明敷贴固定好,防止透明敷贴在皮肤内外滑动。敷贴粘贴处有汗液或敷贴松动时要及时更换,以免增加感染机会。对刺激性药物要充分稀释后再缓慢输入。一旦发生静脉炎表现,应立即将套管针拔出,局部用安尔碘消毒。

    3.2  套管针脱落及液体外渗  表现为套管针脱出血管及皮肤外,如没完全脱出血管,在输液过程中表现为液体外渗。原因为穿刺后透明敷贴固定不牢,患者穿刺处肢体过度活动,或不注意碰到套管针,引起脱落。应对措施:穿刺后用特有的透明胶贴固定,并用长胶布将套管针的尾端向上盘起,固定好。应多巡视、多观察。输液要控制输液速度,需静推药物时,速度一定要缓慢,边推边观察套管针是否在血管内,防止药物外渗。如局部肿胀明显,应立即拔掉套管针,局部用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

    3.3  套管针阻塞  因各种原因造成血液在套管针内凝固,阻塞套管针。常因输液后未及时推注生理盐水封管液,造成血液反流入套管,凝固而阻塞。另外封管液的量不足,推注速度过快,也会造成套管针阻塞。应对措施:输液后取8~10 ml生理盐水封管液由肝素帽缓缓注入,然后边推余液边退针头斜面至肝素帽内,使其充满整个管腔及肝素帽内可避免血液反流,降低堵管发生率。如发生套管针阻塞,应拔掉重新穿刺,不可强行挤压套管针或加大输液压力,将凝固的部分血液压回血管内,成为栓子,引起栓塞。

    3.4  局部反应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敷贴虽然粘贴牢固但透气性差。皮肤汗液无法排出,易引起感染。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留置针时间一般为5~7天,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2]。一旦出现局部反应应立即拔掉留置针,保持局部干燥。

【参考文献】
  1 周长兰.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与技巧.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1122.

2 计惠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7):35.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瘤科

作者: 杨振菊,李贺娟,李丽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