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10期

归芍地黄汤运用举隅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归芍地黄汤。更年期头痛。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归芍地黄汤出自秦景明的《症因脉治》中,全方由当归、白芍、地黄、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泽泻等八味药组成,主治肝肾阴亏所致的头昏、头痛、耳鸣目眩、腰脚酸软、午后潮热、骨蒸盗汗、吐血、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慢性肾炎已历三年,长期......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归芍地黄汤;肾炎;更年期头痛;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归芍地黄汤出自秦景明的《症因脉治》中,全方由当归、白芍、地黄、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泽泻等八味药组成,主治肝肾阴亏所致的头昏、头痛、耳鸣目眩、腰脚酸软、午后潮热、骨蒸盗汗、吐血、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临床报道常用于妇科病证中,笔者体会许多慢性病证符合这一汤证病机,投以此方,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慢性肾小球肾炎

  患者,男,35岁,机关办事员,2005年9月9日初诊。慢性肾炎已历三年,长期服用西药及中成药维持治疗,平时无明显不适,每遇劳累则易感冒,并出现尿蛋白、尿血,多方治疗均难以彻底消除。近日因出差,起居失常,再次发病,故来求诊。刻下:晨起眼睑浮肿、鼻塞、腰脊酸软、大便偏干、小便短、色微黄而浑浊有泡沫,并有灼热感,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稍弦数,血常规:WBC 39×109/L,RBC 428×1012/L,HB 116 g/L,PLT 314×109/L;尿常规:pH 60, BLD(+++),PRO(++);尿镜检:RBC(++++/HP),WBC 0~1/HP。给予归芍地黄汤加味:当归10 g,白芍药10 g,生地20 g,丹皮10 g,茯苓10 g,山药10 g,山茱萸10 g,泽泻10 g,杜仲10 g,桑寄生15 g,旱莲草15 g,女贞子15 g,茜草根10 g,黄柏10 g,1周后,浮肿、腰酸胀等症均有好转,但检验示尿蛋白(+),尿血(-),继用上方加减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余,尿检均正常,诸症状消失而愈,随访1年,病情无反复。按: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病,患者易感冒而出现尿检异常,本案即是典型病例。临床医生多从益气固表,补肾活血治疗,适用于卫表不固,肾虚挟瘀证型,本例患者症候有热象,乃肝肾阴血不足,兼有热灼血络,故用归芍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归芍地黄汤乃六味地黄汤之加味方,方中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之阴;茯苓、丹皮、泽泻清热利湿。六味相配,补中有泻,开合得宜。再配当归、白芍养血益阴,使阴血充足,则肝肾阴亏诸证自可恢复,加二至丸凉血止血,黄柏清热解毒,茜根炭化瘀止血。诸药合用阴血充而敛降浮阳,邪热清而止血消瘀。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2  更年期头痛

  患者,女,55岁,医务人员,2006年6月初诊。头痛十余年,经常发作,痛时眉棱及目珠作胀,引后项也痛,必服止痛片方止。近几年来每月发头痛2~3次,均服头痛粉1~2包,否则头痛不能缓解。近日头痛又作,眉间及眼角引后项痛,动则头痛加重,伴有两太阳穴发胀,目眩,易怒,此前已服川芎茶调散等剂,皆未能见效。现诊头晕头胀、口干、视物昏糊、大便干、肢节肌肉酸楚、腰不酸、腰骶部怕冷、汗多、足麻痛、畏寒、脉细弦、苔薄腻。给予归芍地黄汤加味:当归10 g,白芍药15 g,生地20 g,丹皮10 g,茯苓10 g,山药10 g,山茱萸10 g,泽泻10 g,山栀10 g,甘草6 g,薄荷10 g,钩藤20 g(后下)。前后服用约1个月后,头痛如失,病告痊愈。按:更年期冲任失养,气血不和,情志不遂,郁火内生,木火上扰,而作头痛,属血虚肝郁,故主以归芍地黄汤,专滋阴以润血,则热当退,且“乙癸同源”,血润则肝亦舒,加以山栀、甘草以清心肝之热而除烦,薄荷、钩藤疏泄肝经风热,如此则头痛能止。

    3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患者,男,51岁,干部,2005年10月20日初诊,15天前,因“左眼疼痛畏光,视力下降2天”,到当地医院眼科求诊,诊断为左眼虹睫炎,经西药滴眼液治疗,无好转,并觉视力下降加重。于7天前到上海某医院眼科求治,检查后拟诊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予以激光光凝,巩膜环扎和眼内充填,联合应用大剂量的抗病毒药物与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治疗。因担心西药不良反应,故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刻诊:左眼仅有光感,左眼连及左侧颜面及头部灼热明显,畏光流泪,眼球转动刺痛,口苦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 g,栀子10 g,黄芩10 g,柴胡10 g,生地15 g,车前子10 g,泽泻10 g,当归10 g,甘草6 g,木通5 g,刺蒺藜10 g,夏枯草20 g),1周后症状有所缓解,继以上方进退治疗1个月后。2005年11月24日诊:左眼灼热感及畏光流泪等症基本消失,西药抗病毒药物与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也已停用,但视力改善不明显,仍有夜间口渴,纳食可,腰部酸软,大便偏干,小便平,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弦略数,左尺沉弱,予以归芍地黄汤加味:当归10 g,白芍药10 g,生地20 g,丹皮10 g,茯苓10 g,山药10 g,山茱萸10 g,泽泻10 g,石决明30 g(先煎),密蒙花10 g,琥珀末5 g(分两次冲服)。以此方加减治疗约3个月后,症状均已消失,视力也已恢复到04。按:此案因病毒感染后治疗不及时,漫延而致视网膜坏死,属中医之温毒病症由卫表入里之阴血分,由经络内传脏腑。初诊时病机主要方面在经络,辨为厥阴肝经湿热证,故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治疗,约服用1个月后,湿热已清,但里之阴血分已伤,故治疗重点转为滋养肝肾阴血,予以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3个月,病方告退。

    4  体会

  笔者在临床应用本方除治疗上述3例病证外,还曾用于治疗绝经期前后诸证、顽固性失眠、月水漏下不止等病证,多数取得了满意疗效。总之,归芍地黄汤证从八纲辨证为:从阴阳看,属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阴肾经;从表里看,属里证;从虚实看,属虚证;从寒热看,属热证(阴虚内热)。其应用的指征为:肝肾阴亏所致的头昏头痛,腰腿酸软,夜间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弦而数等。


作者单位:北京,总装备部后勤部亚运村门诊部 山东济南,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三干休所

作者: 霍云华,侯玉玲,邹有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