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5期

多发性结肠直肠息肉并腺瘤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腺瘤。息肉。专科检查肛门外形正常,指诊直肠下段食指可及范围内扪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带蒂增生物,指套染有鲜红色血迹。肛门镜下见直肠下段数个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类圆形增生物充满视野,无法计数。...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腺瘤;息肉;电凝电切;手术摘除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6岁。因便血伴肛内肿物脱出反复发作5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4月20日收住入院。患者5年来无明显原因及诱因便时肛门滴鲜血伴肛内肿物脱出反复发作,自服消炎药及止血药上述症状减轻,未到医院诊治。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每次大便均有3~5 ml鲜血滴出,脱出物需手助托方能回纳入肛内,无肛门疼痛,大便每日1~2次,质中等易解。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者。专科检查肛门外形正常,指诊直肠下段食指可及范围内扪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带蒂增生物,指套染有鲜红色血迹。肛门镜下见直肠下段数个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类圆形增生物充满视野,无法计数。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盲肠处有2枚息肉样隆起,大小约0.5 cm×0.6 cm、1.0 cm×1.0 cm,表面黏膜光整,前者基底部无蒂,后者有蒂,于镜下摘除。横结肠见一枚约1.5 cm×2.0 cm息肉样隆起,呈分叶状,表面有糜烂坏死,基底部有长蒂。乙状结肠见3枚息肉样隆起,大小约0.8 cm×0.8 cm、1.0 cm×1.0 cm、1.2 cm×1.0 cm,表面光滑,基底有蒂。直肠处见多枚大小不等的息肉样隆起,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呈分叶状、有的出血、坏死。将圈套器置于息肉基底部后,收紧圈套钢丝,通高频电流,强度为30~40W,按从上到下的顺序逐个分次凝切,摘除横结肠及乙状结肠息肉,并摘除直肠息肉5枚,摘除组织送病检。病检结果:(1)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炎性息肉。(2)直肠管状腺瘤伴增生性息肉,部分上皮呈轻度非典型增生。根据以上情况,会同肠镜室讨论后,先在骶麻下手术摘除能暴露的直肠息肉和腺瘤。术中见肛内脱出物如成串葡萄状,分布密集,色紫红,触之易出血。小心暴露肿物基底部并以弯血管钳夹其蒂部,蒂宽者,于钳下“8”字缝扎,蒂细者,于钳下单纯结扎,剪去多余残端,共摘出分叶状息肉7枚,摘除物送病检,结果同前。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出血治疗5天,并分别于手术后的第10天及第17天经常规肠道准备后,肠镜下行直肠息肉及腺瘤电凝电切术,两次共摘除27枚。至此,患者结肠直肠腺瘤及息肉全部摘除干净,共45枚。术后半年肠镜复查未见复发,现仍在随访中。

    2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结直肠多发性息肉多在5枚以下,数十枚者较为少见。腺瘤为癌前病变,一经确诊,应尽快摘除。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虽无恶变倾向,但其可致便血、腹泻、腹痛等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也应及时摘除,以免后患。本病例采用深部息肉及腺瘤肠镜下分次电凝电切配合低位息肉腺瘤手术摘除的方法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且避免了一次摘除生长较密集的数枚息肉可能引发的大出血。本病有可能复发,应注意追踪复查。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675000 云南,楚雄州中医院肛肠科(△肠镜室)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