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10期

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对照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综合心理干预对在校青少年学生心理状况的疗效,探讨和建立学校心理卫生多层次、多途径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对780例中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调查评定。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由专业人员对学生、家长、教师开展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并发放自编《青少年心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综合心理干预对在校青少年学生心理状况的疗效,探讨和建立学校心理卫生多层次、多途径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 对780例中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调查评定。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由专业人员对学生、家长、教师开展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并发放自编《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问答(学生用)》、《青少年心理卫生干预指导纲要(家长教师用)》,内容包括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应对措施。对存在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卫生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辅导(治疗)、应激事件处理(心理危机干预)、药物治疗等。干预结束后对两组青少年学生再次进行相同量表的测评,进行相关数理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组经1年的系统干预后,SAS、CES-D总分明显低于其干预前及对照组总分;青少年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两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综合心理卫生干预可有效减轻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严重化和迁延化,促进心理康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精神疾病患病率。

【关键词】  干预;青少年;焦虑;抑郁;对照研究

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这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心理问题多表现为行为和情绪障碍,核心症状为抑郁和焦虑障碍,起病多有诱因,伴有生物学症状[1]。笔者通过前期对780例中学生的横断面调查,发现青少年中存在焦虑与抑郁情绪的程度均显著高于常模组,具有显著差异。焦虑的发生率11.8%,CES-D总分高于正常界限的为36.9%,二者均高于正常的9.0%。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为期一年的综合心理卫生干预,旨在探讨和建立学校心理卫生多层次、多途径的心理干预模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整群抽样抽取上海市宝山区宝山中学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及淞谊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共8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初、高中各一班级)其中干预组416例,对照组364例。干预组男230例,女186例,平均年龄(15.3±0.87)岁;对照组男167例,女197例,平均年龄(15.9±0.98)岁;经综合心理干预1年后,干预组人数373例,脱落43例,脱落率为10.3%;对照组351例,脱落13例,脱落率3.6%,主要脱落原因为离校、转班、不配合干预、未完成问卷等。

  1.2 方法 干预前统一对两组进行SAS、CES-D自评量表评定,测评后开始对干预组进行每月一次共十二次的专题知识讲座,全部由精神卫生中心资深医师进行授课。具体内容有:(1)学校心理健康概述;(2)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3)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纲概述;(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6)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7)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会谈技术;(8)改变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方法;(9)青春期心理特点与中学生异性交往;(10)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分析及控制策略;(11)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12)如何正确面对师生关系、父母关系、同学关系。并发放自编《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问答(学生用)》、《青少年心理卫生干预指导纲要(家长、教师用)》,内容包括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应对措施。对存在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卫生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辅导(治疗)、应激事件处理(心理危机干预)、药物治疗等。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讲座结束后对两组青少年学生再次进行相同量表的测评,完成后当场回收,将前后调查数据全部输入电脑。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量表总分比较 见表1。结果提示:干预组自评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其干预前,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可以明显减轻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

  2.2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人数比较 见表2。结果提示:经1年的综合心理卫生干预,青少年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表1 SAS、CES-D量表总分比较表2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人数比较

  3 讨论

  近几年来,青少年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越来越严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的关注也逐渐增加[1-4]。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虽然在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有关研究资料认为在5%~30%) [5-8],但其绝对人数是相当可观的。

  青少年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障碍,起病与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和自主性渐增,希望受到别人尊重,对他人的支持和评价较为敏感,心理发展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9-11],易出现焦虑、抑郁、厌学以及逆反心理。而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果能在早期被及时识别,及时转诊接受正规的治疗,其病情将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减轻或治愈,能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完成学业。因此,探索如何早期识别心理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干预措施,旨在尽早发现并准确判断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通过主动、有效的干预,及时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或障碍,从而建立健全心理障碍早期识别与干预的具体策略与方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本课题初步构建的实现早期识别与干预的方法与策略,对于实现帮助学生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经专业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后,青少年焦虑、抑郁的总分较对照组及其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前超过正常分值的焦虑、抑郁学生的人数明显减少。其发生率分别从10.8%降低至5.1%,从24.5%降低至11.0%,统计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通过心理卫生健康知识教育,青少年对此认识上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对待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有差异的,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仍抱有偏见,特别是家长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忽略孩子的心理发展的情况很普遍,这些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特别是对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是很不利的,亟须提高认识矫正偏见。

【参考文献】
    1 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病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250.

  2 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3 王秀萍,吴舒颖,曹金花.深圳特区1090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56-257.

  4 陶芳标,张金霞,毛琛,等.抑郁、焦虑症状与中学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31-133.

  5 侯振成,贾海涛,郭汲源.1397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调查.中国民康医学,2006,9(18):788.

  6 王金龙,唐建良,赵和丹.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14):27-29.

  7 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26.

  8 王丽娟,罗雪莲,严成华,等.江苏省南通市中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4):521-522.

  9 Sjoberg RL,Nilsson KW,Leppert J.Obesity,shame,and depres-sion in school-aged children:a population-based study.Pediatrics,2005,116(3):389-392.

  10 Huang JS,Norman GJ,Zabinski MF,et al.Body image and self-es-teem among adolescents undergoing an intervention targeting dietary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J Adolesc Health,2007,40(3):245-251.

  11 Goodman E,Slap GB,Huang B.The public health impa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obesity.Am J Public Health,2003,93(11):1844-1850.

  

作者: 张展星,朱振芳,范凯健,施永斌,黄 敏,何琼娜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