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1期

以颈痛为首发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111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缺血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近年来发现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尤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痉挛,也是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院于2006年8月收治的1例以颈痛为首发症状并......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肌梗死,急性;颈痛;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缺血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由于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结缔组织疾病或冠状动脉栓塞所引起。近年来发现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尤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痉挛,也是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临床实际出发,目前要早期诊断(AMI)仍然主要依靠病史,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其次放射性核素,超声心动图等特异性检查仅作为辅助手段。现将我院于2006年8月收治的1例以颈痛为首发症状并突发意识丧失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9岁。本地居民、工人。患者因颈部疼痛1周,突然昏迷,并跌倒在地约15 min,于2006年8月21日以急性脑血管意外急诊入院。患者于1周前,反复颈部疼痛、曾二次到我院内科门诊就诊,均以颈椎炎给予治疗,症状无缓解。后因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并出现大小便失禁,即送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记载。入院时检查:体温36.5 ℃,脉搏83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8/12 kPa,患者神志恍惚,轻度烦躁,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稍粗糙,心率83次/min,律齐无杂音。第一心音低钝。肺部未发现阳性体征。四肢活动正常,肌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入院后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肌酶谱4项均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于正常的3倍以上。临床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供氧、心电监护(CCU),并给予镇静、利尿、扩冠、抗凝,应用脑细胞复活剂、多极化液等综合治疗。约2 h后患者神志逐渐转清,住院2周后病情未再发作,趋向稳定,给予出院。随访6个月一般情况良好。

  2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主要部位在胸骨后或心前区,而老年人出现心肌梗死起病症状常不典型,有的以无痛型多见,常以胸闷、气短、心功能不全、休克、脑循环障碍及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或疼痛部位不典型,以上腹痛、肩背痛较多见,但以下腹痛、颈痛、三叉神经痛、牙痛及咽痛者也有发生,应警惕本例是以颈痛为首发症状所表现,临床医生误诊为颈椎病治疗,而后再因脑循环障碍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突发意识丧失,跌倒后才得以收住院并得以确诊。因此值得提出的是老年患者有颈部反复疼痛,提示已有潜在左心功能不全的存在。

  未能引起门诊医生的重视,说明对不典型心肌梗死认识不足或对梗死前的表现警惕不够,又忽视心电图检查而延误诊断1周。因此认为对老年患者要特别警惕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发生,尤其对有些存在着与心肌梗死有着危险因素的患者,或对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老年人出现难以解释的症状时要考虑到不典型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应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测定并做动态观察甚至住院观察,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漏诊、误诊的发生。

  

作者: 左增俊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