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年第9卷第10期

介绍1种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置胃管的方法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胃管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因意识障碍、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不能配合,给置胃管带来一定困难。临床上常用的置管方法是:将昏迷患者头后仰插入15cm处,再以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加大咽喉部通畅的弧度,然后顺势将胃管插入胃内。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如按上述方法置......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昏迷;胃管

  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因意识障碍、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不能配合,给置胃管带来一定困难。临床上常用的置管方法是:将昏迷患者头后仰插入15cm处,再以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加大咽喉部通畅的弧度,然后顺势将胃管插入胃内。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如按上述方法置管,则有加重颅脑损伤的可能,如抬高头部使颅内压因体位改变而增高,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极度不合作,血压增高,甚至发生脑疝。2008年将改进的方法应用于神经外科1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1 胃管的选择

  一般型号为F14~18,材质为管壁光滑的透明硅胶管,软硬度适中。

  2 置管方法

  2.1 重庆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置胃管方法

  备齐用物置床旁,三查七对,患者取头偏向右侧卧位,用棉签检查、清洁两侧鼻腔,测量插入胃管长度,润滑胃管前端。另一端开口置于装有温开水的碗内,从鼻腔沿后壁轻轻插入距门齿约14~16cm处的咽喉部时(不能抬高患者的头部),观察胃管末端是否有气泡溢出或水柱在胃管内上下波动,如有上述情况应该慢慢退出少许,再重新插入直到无上述症状出现。插入足够长度(55~65cm)后,用压舌板分开口腔检查胃管是否在口腔内,如果胃管没有置在口腔内,可注入10~20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区听诊,有气过水声即可证实胃管在胃内,然后固定胃管。

  2.2 伴有舌后坠患者置胃管方法

  一般采用侧卧位置管,当胃管插入距门齿14~16cm处,遇有阻力时,助手用舌钳将患者舌头拉出,操作者即可将胃管顺利插入。反复多次插管易引起喉头水肿,使咽喉部通道变窄,若几次插管失败,应间隔4h以后再重新插入。

  2.3 气管切开置管患者置胃管方法

  在胃管达咽喉部以下2~3cm(达气管切开部位)时,助手将气管套管轻轻外拔0.5~1.0cm,操作者顺势将胃管向下插入,待胃管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助手再将气管套管放回原位,操作者继续按常规置入胃管。

  3 体会

  该方法插管一次成功率高,且速度快,既防止了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因插管而引起的不良后果,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 唐粉娟作者单位:213003 江苏常州,常州市中医医院五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