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年第10卷第10期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治疗近年来链球菌引起中毒休克综合征已有较多报道,笔者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0IU/ml,增高,支持链球菌感染。最后诊断链球菌感染中毒休克综合征,最后升级抗生素为美平,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诊断;治疗

  近年来链球菌引起中毒休克综合征已有较多报道,笔者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岁。因发热、腹泻4天,尿少3天入院。患儿入院前10天发热,体温最高39℃,无咳嗽。伴腹泻,为黄色稀便,量中等,每日2~3次。入院前3天出现尿少,尿色为茶色尿,眼睑、下肢水肿。门诊以“急性肾功能衰竭”收入院。查体:BP 80/40mmHg,P 130次/min,T 37.8℃,R 32次/min。精神反应弱,嗜睡,躯干、四肢可见散在淤斑,压之不褪色。双眼睑水肿,咽充血,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不大,双肾区叩痛(+),双下肢轻度水肿,项强(-),克氏征(-),布氏征(-)。既往体健。入院后急查血常规:WBC 20.64×109/L,N 95.1%,RBC 3.63×1012/L,HGB 100g/L,PLT 39×109/L。肾功:CRE 271.0μmol/L,BUN 21.0mmol/L。心肌酶、肝功正常。血气分析:pH 7.27,PCO2 21.7mmHg,PO2 55.2mmHg,BE -17.2mmol/L,HCO3- 8.9mmol/L。肺CT右下肺见小云絮影,考虑肺炎存在。尿常规:葡萄糖(-),蛋白(+++),潜血(+++),白细胞(+++)。入院后给予盐水扩容,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罗氏芬静点及给予碳酸氢钠静点纠酸治疗,血压恢复正常,酸碱平衡。入院后仍反复发热,给予丙球静点5天,血小板正常。患儿入院第10天双手大片脱皮,入院第11天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腱索强回声团块,入院第15天抗“O”:284.0IU/ml,增高,支持链球菌感染。最后诊断链球菌感染中毒休克综合征,最后升级抗生素为美平,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2讨论

  Willoughby首次报告链球菌感染可引起中毒性休克,并命名为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STSS的致病菌90%以上是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国内个别报道发现α-草绿色链球菌,并命名为缓症链球菌,B族-β溶血性链球菌罕见。临床上主要致病物质是链球菌产生的致热性外毒素。STSS的发病取决于细菌的毒力,侵袭力和宿主的防御能力。STSS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普遍认为与链球菌性超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有关。STSS多发生于健康儿童,潜伏期短,起病急骤,可见于任何年龄儿童,平均发病年龄为4岁左右,男略多于女,好发季节为3—8月,也有冬季发病。约20%的患儿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呕吐、腹泻、肌痛等。此外主要表现有:(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肝功损害;(3)心内膜炎;(4)坏死性筋膜炎;(5)肺内病变;(6)多脏器衰竭;(7)猩红热样皮损、脱皮。肾功能不全最常见,占80%,部分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治疗上:(1)抗生素治疗;(2)对症治疗。总之,休克的抢救,重要脏器的保护,有效抗生素,尤其是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的关键。本患儿起病后早期即出现低血压、肾功能损害及恢复期脱皮,ASO呈进行性升高,诊断是成立的。但早期对该病认识不足,未能进行咽拭子培养。通过此病例笔者认为,对遇到类似病例应及时想到STSS的可能,早期做相关检查和培养,以便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

  

作者: 李影,鲍娟,乔淑萍作者单位:134001 吉林通化,通化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