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9期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临床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临床体会(pdf)【摘要】目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对19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骨折均达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优良。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只要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优良。...

点击显示 收起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临床体会 (pdf) 

    【摘要】  目的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  对19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骨折均达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优良。结论  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只要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优良。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手段;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小儿多发,若处理不当,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1]。一般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选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骨牵引术、外固定及手术疗法等。我院从1999~2005年对19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手法复位、切开复位、紧急手术、矫形术等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满意。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0~2005年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92例,男122例,女70例;年龄3~13岁,平均8岁;右侧110例,左侧82例;根据Ogden分型[2] :Ⅰ屈曲型29例;Ⅱ纯伸直型41例;Ⅲ伸直外展型28例;Ⅳ伸直内收型94例;开放性22例,陈旧性86例;合并尺神经损伤10例,桡神经损伤3例,血管损伤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复位  在伤后6h内,患肢肿胀较轻时[3],我们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往往复位效果佳,但石膏固定不易,在2~3天后复查X光片,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主要因患儿易动及石膏绷带松动等原因产生。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后,在C臂X线机下从肘部内髁处置入一枚Φ2mm的克氏针,此克氏针一定要穿过骨折近端的外侧骨皮质,然后行石膏外固定,在3周左右拆除石膏,4~5周拔出克氏针,效果极佳,肘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达99%。

    1.2.2  紧急处理  伤后出现桡动脉搏动消失,而皮肤色泽和温度正常,立即给予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如桡动脉搏动恢复,给予手法复位方法处理;如复位后肢体远端剧痛、苍白、麻痹、无脉、感觉异常等早期缺血性挛缩表现无缓解,需紧急手术。方法是给予肘前正中“S”切口。术中如动脉破裂则应行修补术或吻合术,动脉痉挛则0.5%~1.0%普鲁卡因沿血管外膜封闭,用生理盐水热敷等方法处理血管,骨折处给予内固定术[1]。

    1.2.3  切开复位  伤后6h~2周以内,往往因肿胀或骨痂形成,复位困难,特别因肿胀而强行复位,易产生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我们采用石膏固定、悬吊,待肿胀消退后,行切开复位,2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切口以肘外侧切口为主。

    1.2.4  矫形术  肱骨髁上骨折愈合较迅速,一般在3~5周内可达临床愈合[4]。根据Alonso-Liames分度,一般Ⅲ°给予截骨矫形术[1],方法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截骨平面应选择在髁上关节囊附着部的上方,应肱骨髁上部约3cm,截骨角度是按术前测量的内翻角加上健侧提携角,即为实际楔形截骨矫形的角度,固定采用在截骨的近端钻一孔,截骨面的远端钻二孔,用肠线将三点收紧结扎固定,此法优于截骨面上下各钻一孔固定的稳定性。

    2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骨折均达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优良。

    3  讨论

    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为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便于患儿术后肘关节伸屈功能的恢复,只要经上述处理,肘关节伸屈功能恢复可达96%,减少肘内翻的发生,更不会发生截肢及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28,431-432.

    2  吉士俊.小儿骨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14.

    3  赵定麟.骨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75.

    4  唐志宁.儿童肘部骨折脱位.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46.

    作者单位:404500 重庆,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骨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郭颂,庾劲松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