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0期临床护理

艾滋病患儿的护理问题

来源:INTERNET
摘要:2001年下半年我科收治2例血友病甲患儿,血检均查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确诊为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据WHO统计,全球感染HIV/AIDS中,儿童占10%。因此加强艾滋病患儿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无现成的经验可循,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2g/L,血HIV抗体(+)。...

点击显示 收起

2001年下半年我科收治2例血友病甲患儿,血检均查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确诊为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据WHO统计,全球感染HIV/AIDS中,儿童占10%。因此加强艾滋病患儿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无现成的经验可循,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13岁,咳嗽7个月及发热3个月。一般情况差,Ⅱ度营养不良,体重23kg,鹅口疮,右手右腿关节肿大,有血友病及丙肝病史,入院后查WBC3.2g/L,血HIV抗体(+)。例2,男,10岁,牙龈出血12h,右侧肢体乏力10天。有血友病病史,CT示脑萎缩,颈部触及2枚黄豆大小淋巴结,体重20kg,骶尾部有2.5cm×3cm面积大小皮肤潮红,血HIV抗体(+)。

2 护理问题

2.1 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血液、体液排出病毒有关。

2.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HIV感染致机体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及凝血因子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有关。

2.3 体温过高与HIV感染有关。

2.4 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 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2.5 躯体运动障碍 与关节出血、脑萎缩有关。

2.6 恐惧 与病情重及传染性强有关。

2.7 知识缺乏 与患儿及家属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有关。

3 护理措施

3.1 预防交叉感染

3.1.1 发现可疑病例最好将患儿置于单人房间 病室有洗手设备,每日紫外线消毒1h,定时开窗通风,用0.2%928消毒液湿式拖地,拖把病房专用。

3.1.2 皮肤粘膜的保护 护理人员接触患儿时应穿隔离衣,处理血液、体液、污染物或皮肤有破溃时必须戴一次性橡胶手套。护理病人前后用肥皂洗手。操作尽量集中,注射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避免误伤自己。

3.1.3 污染物的处理 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针头经毁形加2%84消毒液浸泡后由卫生局指定厂家回收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经高压消毒后再与一般同类物清洗。敷料用后焚烧。体温表、止血带等专用,专用餐具餐后煮沸消毒30min。对患儿内衣、内裤用热水加消毒液浸泡后清洗。便器用2%84消毒液浸泡1~2h后倾倒,再用热水清洗干净后备用。

3.1.4 送检标本处理 标本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过经消毒处理后再弃掉。

3.2 注意病人的营养状况,做好饮食护理。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色、香、味、增进食欲,达到标准摄入量。加强支持疗法。定期称体重。

3.3 发热的护理 监测体温变化,根据体温情况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及时更换潮湿衣服,防止受凉。

3.4 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 例2因脑萎缩并发感染,右侧肢体活动受限,入院时骶尾部皮肤潮红,每隔2h翻身一次,并用20%~30%酒精擦拭按摩,2天后症状好转,并继续予按时翻身,骨突处垫棉垫、橡皮气垫,积极防治褥疮发生,督促患儿多饮水,观察口腔粘膜情况,保持动作轻柔,用2%~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局部涂制霉菌素,遵医嘱给予大蒜素静滴,3天后鹅口疮消失。

3.5 保护肌肉及关节的功能 患儿肢体移动困难时,须协助床上被动锻炼(关节出血停止时),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1~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3.6 做好心理护理 当患儿家属知道患儿所患的疾病后,常恐惧不安,思想负担很大,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儿家属谈心,不应歧视患儿及家属,要帮助家属寻找切实可行的治疗途径,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让家属能够面对现实,不在患儿面前流露恐惧失望的情绪。

3.7 做好健康教育 护士应向患儿及家属介绍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病程、预后以及相应的医疗护理保健机构和患儿应享有的权力,以使其增加对疾病的了解和治疗的信心,从而缓和孤立和无助的情绪。让家属知道如何保护患儿,谢绝患有感冒等传染病的亲友探视,各种食物要洗净,肉类要新鲜、煮透。家属应掌握自身防护的知识和方式,保护自己皮肤完整,接触患儿血液、体液、大小便时应戴手套,不共用尖锐用具,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理发用具等。被患儿污染的用品应按规定分别消毒或销毁。

4 讨论

两患儿均为血友病甲,因多次输Ⅷ因子而感染AIDS。故必须严格筛选供血员,控制采血环节,加强对血液、血制品的无菌处理,慎用进口Ⅷ因子,从而保护易感者。

HIV存在于受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唾液和泪液中,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染,AIDS并不通过食物、水、昆虫或无意接触而传播,该病毒对0.1%次氯酸钠、0.02%戊二醛、75%酒精以及100℃加热和干燥较为敏感而被灭活,故必须采取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感染HIV后约80%无临床表现,10%~20%患者经过不到10年的潜伏期后出现临床症状,成人平均为5年,小儿平均为2年。经输血感染的剂量一般较大,因而潜伏期相对较短。HIV感染后经2~3个月,血中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偏离正常生长曲线的生长停滞是儿童期HIV感染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上对于有输血及使用血制品史,持续1个月以上不规则低热,进行性体重下降,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免疫功能进行性缺陷的应高度怀疑AIDS,及早作HIV抗体或病毒检测的明确诊断,及时有效地控制传染源。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具备较高的职业 素质和一定的思想境界,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及帮助,提供有关护理及预防的技术指导,在全民预防AIDS传播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作者: 王娟 周 琴 2005-5-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