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3期临床医学

外切内挂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98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复杂性肛瘘临床上比较多见,也比较难治,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内口位置在肛直环之上,且管道复杂,治疗较为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常因多次手术而反复创伤,肛门瘢痕组织增多,导致肛门变形、移位、缺损和肛门失禁等诸多后遗症。我院从1997~2001年采用外切内挂内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98例,取得满意疗效。1诊断......

点击显示 收起

  复杂性肛瘘临床上比较多见,也比较难治,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内口位置在肛直环之上,且管道复杂,治疗较为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常因多次手术而反复创伤,肛门瘢痕组织增多,导致肛门变形、移位、缺损和肛门失禁等诸多后遗症。我院从1997~2001年采用外切内挂内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98例,取得满意疗效。本疗法具有疗程短、痛苦小、后遗症少等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依据患者肛门周围曾患脓肿,后自溃或手术切开的病史,现有肛门部流脓血水、疼痛、瘙痒等局部表现及全身症状,即可确诊肛瘘。一般单纯性肛瘘只有1个外口、1个内口。复杂性肛瘘可形成多个支管和外口与内口相通。

    1.2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男79例,女19例;年龄19~71岁,平均39岁;病程7个月~29年,平均12年。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59例,高位复杂性肛瘘39例;经多手术治疗无效者1例;外口1个者22例,外口2个者31例,外口3个者25例,外口4~8个者20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需排空大小便,取截石位,肛周备皮,按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采用骶麻或硬膜外麻醉。扩肛四指,结合肛门镜、探针、亚甲蓝染色等方法,仔细寻找内口位置,并明确主管、支管数目以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1.3.2 主管道的处理 左手食指插入肛门内口处,右手持探针由外口纳入通向主管道的内口,从内口穿出并以探针为标志,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烧灼做“V”字型切口,以便于引流,并烧灼内口,以破坏肛瘘内口处的肛腺等组织。对于低位肛瘘可一次性彻底切开引流。对高位肛瘘,要用探针从外口轻柔插入瘘管,当感到探针受阻时,术者结合内口的位置,瘘管的长度及弯曲程度,将探针头抬起,于此处做一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与瘘管壁组织,直径3~4cm;取另一探针,在其尾端扎一橡皮筋,将探针从皮肤切口处沿瘘管向内口探入,左
手食指伸入肛管作指示,准确找到内口后,将探针穿出,橡皮筋进入瘘管,收紧皮筋,用丝线扎紧挂上。

    1.3.3 肛瘘外口端的处理 对主管道外口部分很长的管道可采用“开窗术”,即从主管道靠近肛管端适当长度垂直切断,以此为主管道外口端,主管道余下部分用刮匙刮除管壁内炎性组织,引流换药。外口可用电离子治疗机烧灼做一“V”字形切口,以利引流,每日冲洗,凡士林纱条换药。

  1.3.4 支管道的处理 将支管瘘管与主引流切口做对口引流,即将支管的结缔组织外口予以切除,并适量切除支管与主引流切口相连处的结缔组织,以利于引流,然后用刮匙反复搔刮管腔,用双氧水反复冲洗,挂橡皮筋,不扎紧,呈松弛引流状态,作为“引流线”。术后创面注射亚甲蓝长效麻醉剂,肛内塔形纱布填塞,“T”字带固定。术后润肠通便,每日坐浴,换药,应用抗生素。

    1.3.5 挂线的处理 挂线的目的是通过机械勒割,缓慢剖开瘘管括约肌,不影响肛门术后功能,故应定期检查以便扎紧。一般术后10~12天挂线可将瘘管全部剖开,橡皮筋自然脱落。对支管的“引流线”要进行冲洗,并常转动“引流线”以利于充分引流。当粪便残渣物不易进入支管管腔时,拆除“引流线”后支管很快愈合。
  2 结果

  瘘管及创面完全愈合为治愈;瘘管及创面未完全愈合,仍流脓水,则属无效。本组98例,一次手术治愈91例,2次手术治愈7例,治愈率100%。跟踪随访1~2年,均无复发及后遗症。橡皮筋最早脱落7天,最迟14天,平均10天。创面愈合最短18天,最长80天,平均疗程29天。
  
  3 讨论

    3.1 正确处理好内口和原发病灶是关键 肛腺感染是肛瘘形成的主要原因。准确寻找好内口,彻底清除感染的肛窦、肛腺及其导管是手术成功和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所在。我们体会正确寻找内口要以指诊为主导,结合探针、染色、肛镜寻找内口方向,动作要轻柔,勿造成假内口,可用电离子治疗机烧灼内口周围,以弥补可能出现的少许偏差。

    3.2 彻底清除支管管腔的坏死组织及感染物,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复发的主要因素 本组7例2次手术者,主要原因是支管管腔较深,支管较长,清除坏死组织不彻底,对口引流不畅,拆除引流线过早造成支管不愈合。

    3.3 创口处理 切口要和内口及肌纤维方向垂直,要深达瘘管底部,适当向肛缘延长切口1.0~1.5cm,并修剪两侧创缘皮肤,使成“V”字形切口,利于引流通畅,挂线松时要及时紧线,“引流线”要常转动,视支管的愈合情况,粪便物不能进入支管管腔时可拆除“引流线”。换药时要彻底清除污物,应使内口和隧道先愈合,造口处最后愈合。

    3.4 对外切口内挂对口引流术的评估 本术式适合治疗复杂性肛瘘,可灵活运用中医挂线疗法,对高位瘘管挂线,低位瘘管部分切开引流,从而避免了肛门失禁,对肛管压力、肛门括约功能起到了很好作用。支管实行“旷置开窗”以及在支管外口与主引流切口之间放置一条“引流线”,形成了牢固畅通的对口引流。实践证明,本疗法无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移位等不良后果,与一般治疗复杂形肛瘘比较,其具有疗效短、痛苦小、后遗症少等优点。

  作者单位:1 150060黑龙江省哈尔滨二四二医院普外科
  
       2 16007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院肛肠科 

作者: 郭良宪 寿秋光 韩金兰 陶晓刚 2005-5-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