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7期医学影像

胆系—胃肠道内瘘的影像学检查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胆系—胃肠道内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表现。方法经手术证实的35例胆系—胃肠道内瘘进行B超及X线检查。结果胆囊—胃窦瘘5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5例,胆囊—结肠瘘3例,十二指肠—总胆管瘘12例。结论胆系—胃肠道内瘘并非少见,只要检查方法恰当,本病的发现率就会大大提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胆系—胃肠道内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表现。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35例胆系—胃肠道内瘘进行B超及X线检查。结果 胆囊—胃窦瘘5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5例,胆囊—结肠瘘3例,十二指肠—总胆管瘘12例。结论 胆系—胃肠道内瘘并非少见,只要检查方法恰当,本病的发现率就会大大提高。

  胆系—胃肠道内瘘以往报道较少,实际本病并不少见。近几年我们遇到数十例,均经X线、B超检查后由手术证实。现收集资料较完整的35例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范围23~70岁,以40~50岁者最多。一般均有类似胆石症、胆囊炎等症状。有的患者能回忆到曾有过一次剧烈的疼痛并伴有短暂的黑便或呕血,随之疼痛缓解的典型病史。

    1.2 检查方法 35例中作平片检查者8例,上消化道检查者35例(9例作过2次钡餐检查,其中作钡灌肠3例)。肝区B超检查25例。B超检查时,如胆囊、肝内胆管内有形态不规则的强回声时,嘱病人取平卧位,饮水500ml,连续观察胃蠕动,随着胃的蠕动,胆囊、总胆管的强回声出现形态和位置的变化,之后适时进行口服钡餐检查,检查时采用多种体位,包括头低足高位、俯卧、仰卧、侧卧等各种姿势。尽可能使钡液进入胆道系统。如果经过多种体位观察之后,仍未见胆系内有钡剂进入,则在肠道内钡剂排空后作钡液灌肠检查。

  2 结果

    2.1 X线平片所见 8例平片检查者,右上腹部均显示为Y形或树枝形的透光影,其位置、形态、直径等与胆总管和肝管相一致。1例可见充气的胆囊呈卵圆形,2例站立位片显示胆囊和胆管内出现气液平面。

    2.2 钡餐造影及钡液灌肠所示 钡剂呈树枝状充盈,胆囊及/或十二指肠球均变形,27例明确显示瘘口,有2例在胆总管内能见蛔虫影。3例钡灌肠者钡液均于结肠肝曲瘘口进入胆囊。根据内瘘发生的部位由手术证实分为:胆囊—胃窦瘘5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5例,胆囊—结肠瘘3例,十二指肠—胆总管瘘12例。

    2.3 B超特征 B超检查的25例,主要有如下特征:胆囊失去正常外形,明显缩小或显示不清;胆囊壁增厚,胆汁充盈差;胆囊和肝内胆管前壁有形状不规则的强回声,沿肝内胆管走向分布,后壁呈彗星尾征;空腹饮水后,随着胃的蠕动,胆囊或胆总管的声像发生形态和位置的变化,甚至可见到水气流的翻滚现象。

    3 讨论

  胆系—胃肠道内瘘的原因较多。根据文献报道由胆囊穿入胃肠道的90%是由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引起。而由胃及十二指肠穿入胆系者80%是由溃疡病引起。前者多见于女性,后者则男性多见,本组病例也符合这些特征。

    由于B超检查简便易行,应将其作为发现病例的首选方法。如B超发现肝内胆管结气,即作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如经仔细查找仍未发现钡液进入胆道,则再作钡液灌肠检查,钡灌肠时一旦发现钡液进入胆系,则应立即停止灌入,以免加重胆系的感染。

    在钡餐检查过程中,密切注意钡剂首先充盈胆系的部位及充盈次序,以便确定瘘口位置所在。必要时需重复检查。要使胆系分支充盈,则应采取卧位或头低足高位等多种体位进行检查。

    在命名方面,我们认为本病的命名应体现形成内瘘口方向,如因胆结石、胆囊炎造成胆囊向十二指肠穿孔形成内瘘者可称之为胆囊—十二指肠瘘,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胆总管沟通者则可称之为十二指肠—胆总管瘘。

  作者单位:215007江苏苏州解放军第100医院 

作者: 李如铨 丁建涛 徐志明 2005-5-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