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8期临床医学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60例治疗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道系中最严重的疾病,起病急骤,病死率高。我院1991年1月~2004年3月共收治26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现分析如下。发病率为同期外科胆道住院病例总数的10。过去有胆道疾病反复发作史218例(83。...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道系中最严重的疾病,起病急骤,病死率高。我院1991年1月~2004年3月共收治26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
管炎,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0例,其中男88例,女172例,年龄21~85岁,平均55.9岁,60岁以上99例(38.1%)。山区农民233例 (89.6%)。发病率为同期外科胆道住院病例总数的10.2%。过去有胆道疾病反复发作史218例(83.8%),首次发病42例(16.2%)。有胆道手术史69例(26.5%)。发病至就诊最长时间26天,最短12h,24h内就诊48例(18.5%),平均4.2天,入院时有毒性休克106例(40.8%):肝功能损害182例(70%),肾功能异常67例(25.8%),弥漫性腹膜灸32例(12.3%);胆道出血4例(1.5%)。血、胆汁培养208例,阳性134例(64.4%),其中大肠杆菌生长104例(77.6%)。WBC(10~20)×10 9 /L128例(49.2%)。

  手术发现:胆总管直径>2cm222例(85.4%),最大直径6cm,平均2.5cm。切开胆总管均见脓性胆汁喷出。阻塞原因:除4例术前死亡、14例胆道未探查外,由结石引起170例(70.3%):胆道蛔虫症56例(23.1%)中46例(82.1%)合并结石,其它狭窄8例,其中肿瘤2例,胆道梗阻原因不明6例。全组入院距手术时间4h32例(12.3%),5~24h105例(40.4%),24h以上123例(47.3%)。行PTCD28例(10.8%)。106例休克患者早期大剂量应用654-220mg静滴,1次/min,直至微循环改善、血压稳定后延长注射间隔期及逐步停药42例(39.6%)。除4例未及时手术而死亡外其余256例行胆总管切开减压为主的外引流术224例(87.5%),胆总管十二指肠/空肠Roux-Y式吻合等内引流术18例(7%),仅做胆囊造瘘术14例(5.4%)。除28例PTCD成功者做择期手术外,均为急诊手术。

  2 结果

  全组治愈202例,死亡58例(术前4例、术中2例,术后52例),总病死率22.3%。106例休克患者病死率为41.5%,无休克患者为9.1%(U=6.17,P<0.01)。早期应用654-2的休克患者病死率为11.9%,未应用者为60.9%,前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后者(U=5.01,P<0.01)。58例死亡者入院至手术平均时间64h。生存者为4.9h(U=6.04,P<0.01);32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在4h内者,无一例死亡,5~24h者死亡18例,病死率为17.1%,25h以上者死亡40例,病死率为32.5%,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χ 2 =18.21,P<0.01)。本组60岁以下低龄患者病死率(11.2%)明显低于高龄组患者(40.4%)(U=5.49,P<0.01)。28例PTCD成功及48例发病24h内就诊手术者,均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3.1 病因

    许多作者均认为胆道结石是本病最常见的原因 [1]  。在本组256例手术治疗病例中由结石引起胆道梗阻的占70.3%,与其他文献相符,其次为胆道蛔虫症。这与本组89.6%患者来自山区农村有关。由于这类病人肠道蛔虫症感染率高 [2]  ,并发胆道蛔虫症机会多,以致胆道易受大肠杆菌(本组血、胆汁培养77.6%为大肠杆菌生长)感染面形成结石。本组有6例术中未发现胆道梗阻,而临床上有明显的三联征表现,胆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我们推测可能是由于麻醉后胆管口括约肌松弛,结石已排出或蛔虫已退出之故。

   3.2 治疗原则

    国外文献认为非手术治疗本病几乎均死亡,而紧急手术胆道减压是唯一可望生存的办法。国内多数认为本病一经确诊即有手术指征,早期采取积极的措施,尽早胆道引流减压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3]  。根据本组资料分析,我们体会到对本病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1)相应的术前准备是必要的,但时间不宜过长,尤其对曾出现或巳出现休克者不应超过4h。术前准备的重点应在纠正血容量不足、周围循环衰竭及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同时,尽可能行PTCD。我们对7例休克患者采用床旁B超定位,21例无休克者采用X线电视屏幕下穿刺引流,均穿刺成功并做择期手术(其中12例行内引流术),无一例死亡。因此,我们认为有效的穿刺引流,既可明确胆道梗阻情况,又能缓解病情。使较彻底手术成为可能。(2)对休克患者,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早期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654-2以改善微循环,可降低病死率。本组应用654-2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未应用者(P<0.01)。这可能与其对微血管具有双相调节作用,既能解除血管痉挛,又能使血管保持一定的张力降低血流阻力,同时还具有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少血液渗出和改善血液流态等作用 [4]  有关。(3)手术时机宜掌握在三、四联征之间,切忌等休克出现后再手术。本组术前巳休克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休克者(P<0.01)。

    3.3 死亡原因

    休克不可逆转、感染难以控制、肾衰及DIC是本组致死的主要原因(81%)。这与本组多数患者就诊过晚(40.8%)已发生休克,25.8%肾功能异常)有关。其次平均年龄偏高(60岁以上者占38.1%)是影响本组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组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者占69%。4例术前死亡中有3例与医务人员对本病的病理变化特点估计不足,未能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手术有关,2例术中死亡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均行复杂的内引流术)致手术时间过长有关,应引以为戒。

  参考文献

  1 张玉仁,于鹏飞,孙世波,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体会.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245-246.

    2 吴钢.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体会.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1):60.

    3 沈焱.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体会(附176例).肝胆外科杂志,2003,11(6):452-454.

    4 杨国栋.莨菪类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药理学基础.中华内科杂志,1985,24(3):171.

  作者单位:1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2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外科 

作者: 张新伟 马 达 武文杰 2005-6-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