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8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48例病人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0~63岁,病程7天~5年,其中有腰部外伤史34例,无明显外伤史14例。体征有腰部活动受限,棘突或椎旁有压痛,腰骶部叩击痛并向患肢放射,腰椎生理弧度变直或侧弯,直腿抬高受限,挺......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病人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0~63岁,病程7天~5年,其中有腰部外伤史34例,无明显外伤史14例。全部病例均临床表现典型。主诉腰腿痛伴下肢麻木、跛行;体征有腰部活动受限,棘突或椎旁有压痛,腰骶部叩击痛并向患肢放射,腰椎生理弧度变直或侧弯,直腿抬高受限,挺腹试验阳性。经CT或MRI证实:L 3~4  突出1例;L 3~4  、L 4~5  突出5例;L 4~5  突出19例;L 5 ~S 1 突出12例;L 4~5  、L 5 ~S 1 突出8例;L 3~4  、L 4~5  、L 5 ~S 1 突出3例。排除脊椎结核肿瘤及其它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骶管治疗

    病人采用俯卧位,臀部抬高,常规消毒,置洞巾,术者戴手套。局麻后用9号针头从骶骨裂孔刺入,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气无阻力。接输液器,置药瓶于输液架,离地约2m高,持续滴注0.9%NS90ml,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10mg,VitB 12  0.5mg,VitB 1 100mg。药液注入的多少,视病人的耐受程度而定。多数病人有腰骶部胀痛加剧,并向患肢放射。据我们观察,注药时病人越难受,疗效反而越好,少数病人还有轻度全身发热,头晕,休息后缓解。骶管治疗6天一次,两次为一疗程。

    2.2 持续骨盆牵引

    病人平卧,腰部垫1寸左右的薄枕,以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弧度,牵引重量由轻而重,一般20~40kg,牵引时间以1~3h为宜。牵引每日一次,骶管治疗后则休息2~4h后进行。

    2.3 手法推拿、按摩

    牵引后稍待休息,让病人卧于按摩床上,行摩、滚、揉、推、压、抖、斜板及旋转复位等手法治疗。如病人下肢症状明显,考虑神经根被突出物压迫、粘连。可让病人仰卧,双手握住床头,术者握患肢踝部,先屈膝、屈髋各90°后,迅速伸直,同时顺势拉踝部,反复数次;再行直腿抬高(不超过70°)数次,直腿抬高30°后外展数次。从而牵拉神经根,使其在椎管及椎间孔内滑动,以达到松解粘连的目的。手法治疗每日或隔日一次。

    2.4 辅助治疗

    症状厉害者可服用镇痛药,如:曲马多、芬必得、大亚分克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可在短期内使用;维生素类药物可常规使用。经治疗疼痛有所缓解后,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恢复肌肉、韧带的弹性,以及脊柱的平衡功能,再适当辅以全身性运动。主要有“飞燕式”、“五点式”、“三点式”、倒退行走等。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定

    优:腰腿部症状、体征全部或大部分消失,能够正常生活工作;良:腰部症状、体征消失,腿部症状、体征改善,能够从事轻度的体力活动;差:腰腿部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影响正常日常生活。

    3.2 治疗结果

    两个疗程后,有腰部外伤史的34例中,优19例,良13例,差2例;无明显外伤史的14例中,优9例,良4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3.75%。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椎后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导致周围软组织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炎症、充血、水肿、粘连等反应而造成的疾病。我们应用骶管疗法是在一个上至枕骨大孔,下至骶骨裂孔,总腔积为100ml,其中骶管段腔积为20~28ml的硬膜外腔内 [1]  ,注入大量的液体、药物,自下而上产生一定的液压,对粘连的神经根进行钝性分离,从而减轻了对神经根的刺激,缓解疼痛。低浓度的利多卡因,有良好的解挛、止痛作用,并且还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与周围组织炎性水肿的消退。利用激素渗入病变组织和神经根周围,充分发挥激素的作用,从而减轻神经根的水肿,抑制和防止纤维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减少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VitB 12 、itB 1 直接作用于神经根调节营养神经,维持神经的    功能。持续骨盆牵引后,腰背部肌肉、韧带松弛,发生改变 的椎间盘,椎后关节的解剖关系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增宽,从而降低了椎间盘的内压。此时再予以推拿、按摩,并辅以腰背肌的力量练习,能令因疼痛而失去平衡的原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得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中旋转复位手法,可让突出物全部或部分回纳。这样使受压神经根的微循环得到改善,无菌性炎症减轻或消失。消除或部分消除了突出物与神经根因长期反复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的粘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0. 

  作者单位:643020四川省自贡市第六人民医院 

作者: 薛 力 张 序 黄 霞 2005-6-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