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9期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及其在整体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护理工作的主旋律。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所调整体护理,从病人这一角度来讲,就是把病人看作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人。改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只注重疾病本身而忽视......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护理工作的主旋律。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所调整体护理,从病人这一角度来讲,就是把病人看作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人。改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只注重疾病本身而忽视病人的做法,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的人,从病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病人的健康问题,去解决病人的实际需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1,2]  。也就是说,一切护理工作的开展,都应以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的开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整体护理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开展,同时也发现心理护理之严重不足甚至缺乏,如心理护理教学、护士人员心理护理的意识、基本知识、素质、技能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整体护理工作的要求,已成为严重影响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3]  。为此,本文就心理护理的有关知识及其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与体会做一浅述。

  1 心理护理的有关概念 [4]

    1.1 心理护理的定义 心理护理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通过护患间的密切交往,了解伤、残、病患者的心理困扰,并对其中的异常现象或心理障碍表现给予适当的咨询与治疗的一种护理方法。

    1.2 心理护理的目的 心理护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根据心理技巧,在访谈时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反应、对疾病的态度,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进行劝导、同情、启发、激励、支持、消除疑虑、提供一定的心理保证等,从而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情绪反应,增强疗效,达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取得病人信任:病人对护士的高度信任感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要想取得病人的信任,就要同病人良好交往,缩短护、患间的心理距离,激发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2)帮助病人熟悉环境:病人入院后如能很快熟悉医院环境、医生和护士,有亲友陪伴和探视,就会消除各种紧张因素,安心接受治疗。(3)帮助病人学会自我护理: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是病人的指导者。病人在与护士的良好交往过程中逐步正确领会疾病救治与功能康复的意图,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中,必须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尤其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更应如此,以使病人主动参加与积极配合治疗。

    1.3 心理护理原则 (1)交往原则:心理护理是护患间的一种人际交往,包括护士与病人、病人与病人、护士与病人家属等的人际交往。这些交往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交流情感、协调关系、满足病人心理需要,以消除病人的孤独感。护士在这些交往中是中心人物。起着活跃和调节各种人际的交往、融洽各方关系的“桥梁”作用。(2)服务原则:心理护理是在人道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为病人服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制度已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其范畴是以医院为中心而兼顾社会、家庭、个人等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3)启迪原则: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对病人身心康复给予启迪,诱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同时给病人一些积极的暗示作用。包括恢复健康的希望、修身养性的启示、心理冲突的疏导。启迪的作用在于开发病人的心理能动性,积极的治疗性等。(4)应变原则: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必须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包括:观察病情严谨、认真;处理方法多样,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语言表达亲切而富有艺术性。因此,护士除熟练掌握医学知识、护理操作技巧外,还应掌握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以便更多地了解病人,与病人进行良好的交往,使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 开展心理护理的主要方法

    2.1 心理支持法 护士用良好的语言,热情、和蔼及真诚的态度与病人交谈,安慰、支持、劝解、保证、调整环境等,常以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

    2.2 心理启发法 列举典型病例向病人宣传同类疾病患者的疗效或让治疗、康复效果显著的同类病人进行献身说法,使之从中得到启发,激励其对生活的信心。

    2.3 集体交流法 以集体讨论如公休会、交谈、听讲的方式进行,从护理的角度,对病人暗示、鼓励和相互支持。开展文娱活动,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使病人克服孤独感和自卑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增加社会责任意识。

  3 整体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

    3.1 加强心理护理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发病期、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病人及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家庭条件和不同的病区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应采取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对心理上否认残疾(癌症)的病人,要耐心开导让其正视现实,对残疾(癌症)要有正确的认识;有忧郁情绪的病人,一方面采用疏导的方法,诱导其倾诉自己的苦衷,以达到改善情绪的目的,另一方面鼓励其参加各种治疗和活动,让病人比较忙碌,可以使其更快地解脱悲观情绪;有焦虑、愤怒心理的病人,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其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有依赖心理的病人,要耐心讲明相关治疗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自信心与培养锻炼独立自主的毅力,力争做到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对刚入院的病人,要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详细了解和观察疾病情况和患者的心情、家庭、困难和愿望,对其表示理解,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必要的帮助,使病人觉得温暖和亲切,这是开展心理护理的基础。

    3.2 注意将心理护理与临床诊治和基础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 如对新入院的病人应耐心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知识,以利于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向病人家属及单位作好解释工作,让他们理解和体 谅病人的痛苦和困难,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为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社会条件。对准备出院的病人,应积极做好病人出院前详细的卫生指导,与病人共同制定出院后的家庭护理计划,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结合治疗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人对出院的顾虑和困难,向家属或单位反映,尽可能帮助解决,从而使病人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同时,嘱咐病人出院后多与医院联系,定期到医院复查,医生与护士要随时为病情的随访作好准备。

    3.3 提高心理护理的技能与技巧 采用多种疏导方法,合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交流,以达到调节身心健康的目的。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它是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临床各科的大多数病人,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都存在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的倾向,一旦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诱导,极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而病人的情绪改变,又会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语言交流也就成为护理人员与病员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语言既有助于治病,又可导致病情的变化。护理工作有很多是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实现的。护理人员的语言能力也是心理治疗的手段之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适当的语言,必然适得其反,会导致病人产生不信任和没有安全感,因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和品质。通过与病人的接触,了解病人的思想实际,和病人的交谈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任的良好关系,使病人能更好地接受治疗,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疾病的康复,这一点是大家共知的,也很重视。而容易被忽视的是非言语交流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因为护士的仪表气质、面部表情、适当的触摸、护理操作的精细度与患者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等非言语交流会在患者治疗中产生较强的效应。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的一言一行,如姿势、眼神、微笑乃至片刻的沉默都必须符合职业准则与规范。在护理中主动使用非言语交流手段不仅能观察到患者不良心理变化,而且还能达到理想的心理治疗目的 [5]  。

    3.4 加强心理护理的绩效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素质 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估既包括了各项心理护理措施的单独评价,也包括各阶段、各项心理护理措施的综合评价。在整个评估体系中应按照动态的、客观的、随机的评价原则实施。在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中,还应注意按照心理学操作原则,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病人的心理状态,避免所有病人千篇一律的心理问题公式化、简单化。注意突出病人个性特点的心理护理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实施心理护理前后的变化,找出病人心理护理奏效的关键。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积累资料,以利于逐步建立起较为规范统一和科学完善的心理护理评估体系。通过心理护理的绩效评估,使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的目的与意义、方法与措施,尤其是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的认识更加清晰,开展心理护理素质必将得到明显提高 [6]  。

    程金莲等 [3]  报告有28.78%的护理人员感到缺乏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学过心理治疗的只占3.69%,84.02%的护理人员感觉实施心理护理困难,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及整体护理的开展。陈国清等 [7]  通过导入心理护理量表的方法,掌握了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拓展了心理护理工作,修正了护士行为与态度,提高了自身素质,真正做到了促进患者身心各方面康复,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是优化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是指护士在面对患者时,能始终如一地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主动热情地投入工作。在与患者交往时,举手投足之间都体现出对患者的积极影响。将心理护理的良好效应渗透到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具备了积极的职业心态,才能使护士的言行举止赢得患者尊重和信赖。减轻患者思想负担,从心理上逐步加以沟通,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达到整体护理的目的和效果。总之,现代护士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语言修养,积极的职业心态,才能达到心理护理的最佳效果,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整个护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成翼娟.整体护理理论基础与实践.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8,50.

    2 袁剑云,金桥.系统化整体护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26-42.

    3 程金莲,韩世范,董新寨.护理人员开展心理护理状况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10):252.

    4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60.

    5 李湘桂.浅谈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广西医学,2002,24(8):1315-1316.

    6 刘瑛.浅析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山西护理杂志,1998,12(4):142-143.

    7 陈国清,孙青,于洪芳,等.导入心理护理量表与整体护理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1,7(5):382. 

  作者单位: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耳鼻喉-头颈外科中心( △ 三室) 

作者: 丁彤 张燕 伍亚民 2005-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