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0期临床医学

百忧解治疗脑血管病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血管病后抑郁很常见,但能够系统治疗的并不多,本临床观查脑血管后抑郁的患者应用百忧解进行抗抑郁治疗,现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选择2002年8月~2003年12月吉林省脑科医院的住院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上,符合脑血管病(脑血栓、脑出血或腔隙性脑梗塞)诊断标准,病程3周以上的恢复期患者,排除病情严重或伴意识障碍的及精......

点击显示 收起

  血管病后抑郁很常见,但能够系统治疗的并不多,本临床观查脑血管后抑郁的患者应用百忧解进行抗抑郁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2年8月~2003年12月吉林省脑科医院的住院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上,符合脑血管病(脑血栓、脑出血或腔隙性脑梗塞)诊断标准,病程3周以上的恢复期患者,排除病情严重或伴意识障碍的及精神障碍既往史及家族史阳性者,排除因失语或其它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其中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者82例。(1)治疗组:上述82例患者中无百忧解抗抑郁剂禁忌证,愿意接受治疗者34例,治疗结束后资料完整纳入统计者31例。(2)对照组:从上述82例患者中选择与治疗组患者年龄、性别、汉米尔顿抑郁量表24项总分、zumg氏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配对的,未接受抗抑郁治疗者共31例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界定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1~35分为重度缺损。分数越高,缺损越重。(2)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总分大于17分,判定有抑郁,此量表项目划分为7个症状因子。(3)zum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zum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50分以上为抑郁或合并焦虑。(4)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21~28分为轻度,29~42分为中度,43分以上为重度功能下降。(5)Asbeger抗抑郁剂副作用量表。
  
  1.2.2 药物治疗及给药方法 百忧解20~40mg/日晨口服,1周后好转维持此量,最大剂量40mg/日,若出现明显副作用则终止治疗。
   
  1.2.3 研究步骤 分别在治疗及对照观察的第1、2、4、6、8周后进行HAMD、SDS、SAS及ADL量表测查,于8周后进行NFD-S评分。
  
  1.2.4 疗效评定 HAMD前17项总分减少为病情好转,治疗结束后7分以下为痊愈,8~10分为显著好转,11~15分为好转,15分以上为无效。HAMD各症状因子分下降为病情好转,SDS及SAS分下降5分以上为有效。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方法有t检验、配对t检验、自身对照t检验,χ 2 检验及帕松相关分析。本临床观察用于评定抑郁的变量为HAMD24项总分前17项总分及SDS标准分,各变量相关性良好(各P<0.005)。
  
  2 结果

  33名脑血病后抑郁患者接受百忧解治疗,2例出院后自行停药,故治疗组共31例与对照组31例进行配对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两组在治疗或观察前的量表分也无明显差异(各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略)

  HAMD各症状因子分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治疗组认识障碍、迟缓因子、焦虑/躯体化症状及睡眠紊乱等因子分于治疗1周后开始明显下降;绝望感因子分于治疗2周后开始明显下降(各P<0.01);睡眠紊乱及绝望感因子分始终未明显下降(各P>0.05);治疗组认识障碍减分值于治疗1周后,迟缓因子减分值于2周后、焦虑/躯体化症状及睡眠紊乱因子减分值于4周后、绝望感因子减分值于6周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P<0.05)。 2.2 疗效相关因素 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疗效相关因素病前有因者例数(略)注:P<0.05, ˇ P<0.01
    
  合并焦虑者(13名)与未合并焦虑者(18名)相比,其治疗前后SDS减分值较大(分别为14.40±4.79,21.78±7.46,P=0.0243),对照组中8例自发好转,与未好转的23例相比,前者脑血管病的发病次数明显少于后者(分别为1.13±0.35次,1.87±1.25次,P=0.045)。百忧解治疗的副作用,在31例用药者中,5例出现药物副反应,恶心3例(9.69%),失眠2例(6.45%),震颤1例(3.23%)。
   
  3 讨论

  文献报道,多数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原因之一是许多抗抑郁药副作用相对多且重,脑血管病患者难以耐受,故本观察选用SSRIs类抗抑郁药百忧解作治疗观察。结果表明,接受百忧解治疗的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其HAMD分、SDS分均于治疗1周后开始有所下降,2周后下降明显,8周后HAMD分降至10.17±5.61达好转水平,SDS 分降至36.65±6.07,恢复到正
常范围,表示治疗有一定效果,且8周后治疗组的总显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认识障碍、迟缓症状首先获得改善,睡眠紊乱、焦虑/躯体化症状及绝望感也明显减轻,表明百忧解治疗尤其对认识障碍起效快。结果还显示,抑郁程度严重者,特别是认识障碍较重者疗效欠佳,估计与药量不足有关,40mg/日并非最大治疗剂量,提示病情较重者应适当加大剂量。本临床观察还发现部分未经治疗的患者其抑郁可自发好转,于脑血管病发病次数少,初次发病有关,推测初次发病者脑血管病较轻,发病次数少者对疾病的顾虑较少,故抑郁程度较轻,可随脑血管病的恢复而自发缓解。治疗过程中观察到百忧解副作用较少且不严重,故此药治疗脑血管病后抑郁安全可靠。

  作者单位:132000吉林省脑科医院

作者: 卢 伟 2005-6-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