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1期临床医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动脉硬化已被确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复发以及梗死的发生、复发以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硬化的情况,以探讨颅外段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预测提供依据。1研究对象脑梗死组:收集1997年3月~200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

点击显示 收起

  动脉硬化已被确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复发以及梗死的发生、复发以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硬化的情况,以探讨颅外段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预测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脑梗死组:收集1997年3月~200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共390例。男224例,女166例,年龄30~81岁,平均(66±9)岁。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头部CT或MRI扫描证实。选取同期住院和门诊非脑梗死患者144例作为对照组,男99例,女45例,年龄32~80岁,平均(65±8.4)岁,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方法 采用百胜公司AU3型多普勒超声仪,线阵式探头,受检查者取卧位、低枕,从颈根部逐渐向上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有无动脉粥样斑块。
   
  1.2.2 B超将颅外段颈动脉分为三部分 (1)颈动脉分叉点远端20mm和颅外段的颈内动脉;(2)颈动脉分叉点上下20mm;(3)颈动脉分叉点近端20mm以下。B超对硬化斑块和血管狭窄量化评估标准参照Sutton KC [1]的方法并加以修改。
   
  1.2.3 动脉硬化斑块量化评估标准 0:动脉内膜正常或未见到硬化斑块;1:见到一个小的斑块,其所致血管狭窄程度<30%;2:见到一个中等程度的斑块,其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为30%~49%,或见到多个小斑块;3:见到一个大斑块,其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为50%~90%,或见到多个斑块,但其中至少有一个为中等程度的斑块;4:见到导致血管狭窄程度为90%~100%的斑块。每个病例的量化得分为三个部位得分的总和。
   
  1.2.4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 血管狭窄程度以三个部位的最大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狭窄程度=(原血管管腔直径-残存血管管腔直径/原血管管腔直径)×100%。参照Moneta GL [2]  所发现的血管狭窄程度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狭窄分为三等:(1)无狭窄;(2)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3)重度狭窄,狭窄程度>50%。仅有管壁弹性变化未纳入研究对象。

  2 结果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本研究脑梗死患者3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71.5%(279/390),无颈动脉硬化者28.5%。对照组144例,斑块检出率36.5%(53/144),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
   
  2.2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病灶的关系 本组390例,有279例(71.5%)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546处,颈内动脉91处,分叉处237处及动脉窦136处。大面积脑梗死177例中有141例(79.66%)检出斑块,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195例中,有160例(85.4%)检出斑块,脑干及小脑梗死18例中有8例在颈动脉检出12处斑块,椎动脉检出6处斑块。在大面积脑梗死检出有斑块的141例中有123例(87.23%)与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基底节单侧脑梗死检出斑块160例中有136例(87%)与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本组多灶性脑梗死180例,其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1264例,占70%、单一病灶的脑梗死210例,其中有斑块形成60例,占28.57%,多灶组中有颈动脉斑块形成高于单一组,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3 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在390例脑梗死患者中,首次发生脑梗死246例,复发性脑梗死144例。在复发性脑梗死中(复发组)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108例,占该组的75%;管壁增厚24例,占该组的16.67%,正常12例,占该组的8.33%。在首次发生脑梗死中,有颈动脉粥 样硬化者78例,占该组的31.70%;管壁增厚90例,占该组的36.6%;正常78例,占该组的31.7%。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中有斑块形成者高于首发组。
   
  2.4 颈动脉狭窄与TIA发作的关系 本组研究中,72例患者曾有过TIA发作,最终发展为脑梗死,颈动脉彩超显示33.3%(24/72)有颈动脉轻度-重度狭窄。318例TIA发作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显示18.26%(39/318)有颈动脉狭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组采用彩超对血管病变进行评估,其较血管造影、病理检查具有以下优点:(1)无创伤性,可在短期内重复进行,病人也容易接受;(2)由于彩B超技术的发展其精确程度也较高;(3)对所选病人的限制小,可用于临床的常规检查项目进行,因此其结果减少了病例选择所带来的偏差,较血管造影和病理检查更具有代表性。
   
  脑梗死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时,最早累及动脉内膜。当斑块形成并突入管腔时,由于富含脂质或管壁应力的增大,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和胶原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构成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3]  ,同时斑块可致管腔部分狭窄,为血管上游栓子的停留创造条件。本组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7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也提示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特别是软斑和溃疡块容易脱落,造成动脉-动脉血栓-栓塞 [4]  ,血栓反复脱落形成多个栓子而栓塞多处血管,故易引起大面积或多发性脑梗死。本组多发脑梗死检出率高达70%,与单一病灶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多灶性脑梗死易引起血管性痴呆及致残率高等,故对有高龄、高脂血症、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做颈动脉血管的检查,及时了解颈动脉硬化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脑梗死的发生。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常伴有明显中、重度颈动脉硬化,颈动脉粥样斑块为软斑和溃疡斑的患者,其复发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改变的患者。本组390例脑梗死患者复发者为144例,在复发性脑梗死中,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108例(75%),管壁增厚24例(16.67%),正常12例(8.33%)。在首发性脑梗死246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者78例(31.7%);管壁增厚90例(36.6%);正常78例(31.7%)。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05)。复发组中有斑块形成高于正常组。Handa [5]  等认为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其复发的危险性增高21倍。本组曾有TIA发作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率为33.3%,明显高于无TIA发作患者。Eliasziw等 [6]  研究发现颈动脉有溃疡斑的患者其复发危险性增加7倍,这可能因严重的颈动脉狭窄造成局部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局部血栓形成,继之栓子脱落所致。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引起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病因,伴有颈动脉狭窄者更易发生TIA。双功能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已成为一种标准方法,不仅能对已发生的脑梗死患者提供有价值的指标,而且能及早发现没有症状的颈动脉硬化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由于软斑和溃疡斑极易脱落而发生同侧颈动脉支配区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因此,对有溃疡斑的脑梗死患者,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降血脂药,对减轻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稳定新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Sutton Kc,Wolfson SK,Jr,ThompsonT,et al.Measurement variability in duplex scan assesseme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Stroke,1992,23:215-220.
   
  2 Moneta GL,Edwards JM,Papanicolaon G,et al.Screening for asymptomˉ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Duplex criteria for discriminationg 60%to90%stenosis.J Vasc Surg,1995,21:989-994.
  
  3 李本忠,郝爱云,单秀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1):25.
   
  4 易兴阳,余昌明,潘光强,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探讨.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4):210-225.

  5 Handa,N,Matsunoto M,Macda H,et al.Ischemic strike events and carotid atheroselarosis.Stroke,1995,26(5):1781-1786.
   
  6 EliasziwM,Streifler JY,Fox Aj et al.Significance of plaque ulceration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 grade carotid sclerosis.Stroke,1994,125,304-308.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李玉莲 潘廷甫 2005-6-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