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1期临床医学

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防治

来源:INTERNET
摘要:过去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吻合口漏,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吻合器以及高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及致死率明显降低,心肺并发症成为围手术期主要致死性因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更是直接威胁着病人的生命。近4年来通过对术后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发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5例,现分析......

点击显示 收起

  过去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吻合口漏,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吻合器以及高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及致死率明显降低,心肺并发症成为围手术期主要致死性因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更是直接威胁着病人的生命。近4年来通过对术后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发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5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5例中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5~74岁,均经上消化道造影及电子胃镜检查和活检诊断,其中食管胸上、中段癌各1例,贲门癌3例;术前心电图检查异常者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下壁心肌供血不足者各1例;长期高血压病史1例。术前3天均给予抗生素、极化液等应用,手术均在全麻下行左侧或左颈左胸二切口开胸手术治疗,颈部和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各1例,食管残胃吻合1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2例:分别于手术后2、4、20、30、50h通过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谱测定诊断为早期心肌梗死。临床上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其中2例病人心肌梗死范围大者,有较典型的胸闷、呼吸困难、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等症状;临床上一经诊断,给予扩张冠状血管、极化液及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同时严密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
   
  2 结果

  5例病人经积极治疗,心电图均在1~3天内恢复手术前状态,心肌酶谱指标也渐下降,临床症状渐减轻消失,均临床治愈出院。
   
  3 讨论

  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回顾分析本组病例,笔者认为术后发生早期心肌梗死的因素有:(1)年龄:临床已证实高龄病人开胸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也主要集中在高龄病人中,原因是高龄病人循环系统已存在器质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心肌肥厚等,心功能储备下降;(2)术前基础心脏病存在:本组5例中4例存在基础心脏病,开胸手术创伤可加重基础心脏病的程度,并可诱发新的并发症;(3)手术创伤刺激:尤其是肿瘤分期较晚,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出血多者,易致术中长期低血压,尤其是术前长期高血压病人,术中及术后长期低血压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本组中有3例病人术中及术后发生长期低血压;(4)低氧血症:术后1~3天最常发生,与术前长期抽烟致肺部慢性炎症,顺应性下降,术中麻醉药物应用、肺损伤、术后肺炎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密切相关;缺氧可诱发冠状血管痉挛,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梗死发生;(5)机体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使血液内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可致血管痉挛,尤其是冠状血管;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在术后即升高,72h后下降,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也主要发生在术后3天内;(6)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的发生。以上诸方面的因素可综合作用,互相促进。
   
  针对开胸术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因素笔者提出其防治措施有:(1)术前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检,对有基础心脏病者,要对心肺功能进行充分评估,加强心肺功能锻炼,给予极化液及心肌营养药物3~5天,增加心肺功能储备;(2)术中麻醉力求平稳,应用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的药物,防止麻醉过浅或过深致血压大幅度波动;(3)术中操作轻柔,尽可能减轻对心脏大血管的刺激,防止大出血,防止术中长期低血压的出现,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输血或胶体液;(4)术中及术后严防低氧血症发生,不断了解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情况,积极解除导致低氧血症的因素;(5)纠正电解质紊乱;(6)术后医务人员要增强责任心,严密监测,必要时行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谱测定,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正确治疗。开胸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早期治疗效果极佳,甚至可完全恢复缺血心肌的生机,或可避免梗死范围扩大,从而挽救病人生命。

  作者单位:453600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 

作者: 孙培军 冯锡建 2005-6-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