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1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43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盆腔炎4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B超:盆腔积液1~2cm20例。盆腔包块3~5cm2者10例。盆腔积液1cm或包块3cm2者13例。...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盆腔炎4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年龄在18~42岁之间,18~25岁18例,26~30岁12例,31~35岁8例,36岁以上5例。全以腹痛、发热为主症来院就诊。病程:5天以内30例,6~8天8例,9~15天5例。发热:≥39℃15例;38.5℃~39℃20例;38℃~38.5℃8例。血常规:白细胞≥20×10 9 /L25例;15~20×10 9 /L15例;10~15×10 9 /L3例;中性≥0.8515例;0.8~0.8520例;0.75~0.808例。B超:盆腔积液1~2cm20例;盆腔包块3~5cm 2 者10例;盆腔积液<1cm或包块<3cm 2 者13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 (1)内服基本方法:红藤20g,败酱草10g,黄柏10g,茯苓10g,泽泻10g,车前子 (包)  15g,加减。发热重加银花,连翘;湿邪重者加木通,瞿麦;腹痛重加元胡,益母草;白带黄并臭加龙胆草,黄芩。每日1贴,每日2次煎服。(2)灌肠,红藤20g,生大黄15g,鸭跖草15g,蛇床子10g,败酱草15g,香附10g,煎药取汁150~200ml去渣待温度适体温时,保留灌肠,早晚各1次。(3)外敷:取生大黄50g研成细末,加入基硝150g用纱布袋装好外敷脐下部位,每日1次,每次1h,5天为一疗程;(4)肛塞:康妇消炎栓:苦参、穿心莲、紫草、败酱草、公英、地丁、芦荟、猪胆粉,每日1粒,7天一疗程。
   
  2.2 西药 予青霉素640万U加入5%葡萄糖500ml,0.5%甲硝唑100ml或氟嗪酸100ml每日2次静滴,丁胺卡那霉素0.4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中静滴,每日1次;青霉素过敏者改用洁霉素1.2g静滴,每日2次。
   
  2.3 后穹窿穿刺注药法 每位患者后穹窿穿刺抽出炎性液体后注入5%甲硝唑10ml,每3日1次。
   
  2.4 物理疗法 每位患者下腹部给予热敷,每日2次,每次0.5h。
   
  3 治疗结果
   
  3.1 2周后疗效判断 疗效标准:痊愈:体温降至正常,全腹压之无疼痛,带下量正常,色白无臭味,B超检查正常,血常规正常。好转:体温降至正常,腹痛减轻,B超检查盆腔仍有少量积液或小包块,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轻度升高。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痊愈37例,占86.05%;好转6例,占13.95%;总有效率达100%。
   
  4 讨论

  急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经期不洁、经期过长,感受寒凉。其次为药流,多次人流或不洁性交所致,病机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所引起。张景岳对本病病因认识更全,不仅因寒所伤,且与七情密切相关。如其曰:“瘀血留滞作,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外受风寒,或喜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盛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成矣。故瘕多与经期、产后机体正气不足或胞脉血盛之时,感受病邪有关 [1]  ,故清热利湿选:红藤、败酱草、知母、黄柏清热解毒,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使邪退病愈。 灌肠塞肛取其行气通络去瘕,药液经直肠局部吸收,直接发挥作用,有利于包块的缩小;少数意在软坚散结消肿,每位外敷腹痛症状明显减轻,热敷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包块缩小。甲硝唑后穹窿直接注射使炎症消失,加入青霉素(洁霉素)、甲硝唑(氟嗪酸)、丁胺卡那霉素杀灭细菌、去除根源,故能在短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
   
  本病症以预防为主,做到保持精神愉快,积极治疗月经失调;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时勿过食生冷、游泳、盆浴;余血未净之际忌房事;做好避孕、尽量少人流、药流,生育年龄妇女应定期做妇科检查,以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以防转变成慢性盆腔炎。

  参考文献
    
  1 刘敏如.中医妇科学.第二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3. 

  作者单位:224700江苏省建湖慈航医院妇产科 

作者: 张栋梅 2005-6-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