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1期临床护理

良肢位在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INTERNET
摘要:脑血管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各种急性期的抢救治疗,也取决于患者康复护理的训练,甚至卧床的姿势对预后也能产生明显影响。不论急性期治疗多好,如果不注意调整卧床的姿势,异常运动模式增多,痉挛将会增加,大大影响病人的预后。笔者观察了37例有痉挛状态的脑血管病患者,并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治疗组痉挛发生率明显下降......

点击显示 收起

  脑血管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各种急性期的抢救治疗,也取决于患者康复护理的训练,甚至卧床的姿势对预后也能产生明显影响。不论急性期治疗多好,如果不注意调整卧床的姿势,异常运动模式增多,痉挛将会增加,大大影响病人的预后。
   
  笔者观察了37例有痉挛状态的脑血管病患者,并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治疗组痉挛发生率明显下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例病人发病后全部出现过上、下肢痉挛。男32例,女5例,年龄60~69岁28例,70~79岁8例,80岁以上1例。全部病例经CT扫描确诊,其中脑梗塞30例,脑出血7例。同设23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等方面相似的患者为对照组。
   
  1.2 临床表现 发病后1个月内出现者11例(29.7%),发病后3个月出现者20例(54.1%),半年内出现者6例(16.2%)。治疗组卧床时注意调整姿势37例,对照组卧床时未注意调整姿势23例。

  2 良肢位的调整
   
  脑血管病一旦造成肢体瘫痪,往往同时伴有肌张力的改变及痉挛状态的出现,此时护理主要是通过静止性的反射抑制法和持续性的控制等方法来对抗异常运动模式,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根据病情的发展及患者的整体状况,可采用不同的良肢位。
   
  2.1 患侧卧位 大多数患者多喜欢采取患侧卧位,健侧手能自由的活动,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从一开始就应给与正确引导。枕头的高度应合适,如果头部姿势舒适,患者更喜欢保持这种正确的姿势及在这种体位入睡,头部要枕在枕头上,头部应保持在颈部稍向前屈曲(勿侧屈),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应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手掌面向上。调整体位时护士站在患者的前面,将一只手放在患者肩和肩胛骨后面,使肩胛骨前伸,患者的重心保持前倾。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边的枕头上(如果健侧上肢放在前面,它将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这将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下肢呈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防于软枕上。患侧腿应保持在伸髋,稍屈膝的体位。
   
  2.2 健侧卧位 健侧卧位对患侧肢体有益。头部的摆放同患侧卧位。将一枕头放在病人胸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者躯干勿向前成半俯卧位),偏瘫上肢放在身体前面的软枕上,并上举约100°,肘伸直,手掌面向下。健侧上肢可放在任何舒适的位置上,有时可屈曲放在枕下或放在胸、腹部。患腿下放一枕头,使髋部处于内旋屈曲位,膝和踝放在一自然位置上,保持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
   
  2.3 仰卧位 仰卧位是最容易引起痉挛的体位,应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这种体位可使上臂回缩、大腿外旋、膝部伸直,可产生最大的伸肌痉挛(因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活动最强)。头部放于枕头上,枕头的高度要合适,勿使胸椎屈曲。在患者的肩胛下放一枕头使其前伸,从而使上肢处于正确、抬高的位置。同时上肢保持伸肘、腕背伸和伸指(或白天可在一段时间内将患侧上肢伸直放在头上)。患侧的臀部、大腿下面放置一枕头,使骨盆向前以防患腿外旋。下肢保持伸展,避免将过高枕头放在膝关节下面(可导致膝关节过度屈曲),同时避免将枕头放于小腿下面(可导致膝过伸和对下肢静脉不必要的压迫)。避免在足底放置坚硬的物体(可增加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仰卧位时间应短,或仅作为体位变换时的过度体位。
   
  2.4 半坐卧位 为了减少痉挛的发生,应尽量避免采取半坐卧位,采取此种卧位可增加躯干的屈曲和下肢的过伸使痉挛反射增加。
   
  2.5 对照组 按普通护理方法处置。
   
  3 结果

  见表1。

  表1 经过对偏瘫患者卧位的合理调整,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略)

  注:两组进行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治疗组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讨论

  脑血管病由于中枢抑制系统功能下降,可使皮层下中枢功能释放;环境的各种刺激可对皮层下中枢的变化系统作用也增强,表现为输入强化,临床上可出现以上肢屈肌群和下肢伸肌群为主的肌张力增高。康复护理不能以恢复肌力为标志,而应采取各种手段打破痉挛模式,建立随意的、协调的、独立的正常运动模式为目的。良肢位可有效的克服异常痉挛肌,使其与拮抗肌处于平衡状态,可有效的减少痉挛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3]  。
   
  从患病早期直至随意运动恢复的全过程,应始终注意让病人保持防止痉挛模式,各种卧位的摆放应时刻注意两大关节的位置,切记肩关节不能内旋,髋关节不能外旋,各种卧位的摆放应始终保持拇指指向外侧;仰卧位和健侧卧位应在大腿下垫一软枕,以保持髋关节的内旋 [1,2]  。
   
  脑血管病病人的恢复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全方位的治疗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对病人都不应忽视。良肢位可有效的降低痉挛的发生,卧位的不正确可增加痉挛的发生并且伴有肢体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良肢位的摆放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只要给病人和家属解释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就能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掌握好方法,耐心的认真地做,患肢功能就可获得最大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7 -129,187-210.
   
  2 南登昆.实用物理治疗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70-76.
   
  3 李放.肌痉挛的处理对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5,238.
     
  作者单位:266071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临床教研室
   
       266071山东省青岛商业医院 

作者: 胡晓 秦蕾 2005-6-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