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2期中医中药

中医药治疗慢性腹泻的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1临床资料笔者先后经治了11个病例,9男2女,年龄在21~24岁之间、校内学生,性格多偏内向,男生多有饮酒或暴饮暴食习惯,女生常饥饱不定、善吃零食,他(她)们的共同症状是:腹泻不严重、一般日1~2次,便不成形或便溏,一般没有明显腹痛、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脘腹时有满闷、纳差,口淡无味、食欲不佳、身体疲乏沉重、少......

点击显示 收起

  1 临床资料
   
  笔者先后经治了11个病例,9男2女,年龄在21~24岁之间、校内学生,性格多偏内向,男生多有饮酒或暴饮暴食习惯,女生常饥饱不定、善吃零食,他(她)们的共同症状是:腹泻不严重、一般日1~2次,便不成形或便溏,一般没有明显腹痛、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脘腹时有满闷、纳差,口淡无味、食欲不佳、身体疲乏沉重、少气懒言。少数病人有腰膝酸软,女病人伴有经血失调,经量多、持续时间长、淋漓不尽。望诊:为慢性病容、精神萎糜不振、面色无华、晦暗而黄,眼胞浮肿,如新卧起之状,舌苔白腻,舌质胖,边有齿痕,沉脉迟缓或沉缓。病程短者3~5个月,病程长者有一年余,笔者把本组病例辨为脾虚腹泻或脾肾阳虚腹泻、进行辨证加减治疗,收到了好的效果。

  2 治疗方法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附子、肉桂、升麻,当归、乌梅、为主药,干姜、姜半夏、煅龙骨、煅牡蛎、乌贼骨等、根据辨证不同的情况进行药物药量的加减运用,一付药煎三次,每日早饭前20min、晚饭后20min保持空腹服药。

  3 治疗效果
    
  轻者病程较短的,服药1~2天见效,10天左右治愈。重者病程长的2~3天见效,约半个月左右治愈。一月后回访:有2例复发,又服药3付治愈,经半月后回访,全部治愈。由于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良好的身心健康,身体也就很快的恢复了正常。   

  4 讨论

  由于医院看中医的少、缺乏全面诊治疾病的经验、往往重视常见的病,不常见、不典型、痛苦不大的疾病、用仪器又检查不出来的病容易忽视。得不到重视就会给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苦恼。
   
  本组慢性腹泻的原因:要主要的是七情内伤或饮食所伤,造成脾胃功能升降失调,出现以腹泻、腹胀、呕恶为主要的一系列症状。七情所伤:中医讲忧思伤脾胃,一般来讲性格偏于内向的人多善忧思或长期负担学习和精神中的压力,久之就会伤及脾胃。怒气伤肝、惊恐伤肾,由于五行相互生克的关系,最后都能伤及脾胃。另方面是饮食所伤:暴饮暴食、饥饱不定,经常过量饮酒等,均能伤及脾胃之气。“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脾与胃相表里,有这种关系,最终是脾胃互伤,造成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就是脾应升则降,胃应降则逆,故水谷不化而停留胃肠,而出现脾胃功能失调的腹泻和呕恶。脾胃这种升降功能被破坏,水谷之精气就不能运化之全身各处,营卫气血、水谷精微就会运化失调。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气营卫不足,阳气不升,脾不健运,水湿停留,影响清浊更替的新陈代谢。就会出现腹泻及全身乏力、困重、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眼胞浮肿、舌质胖、苔白腻等,是脾虚寒湿停留于肌腹的常有表现。脾胃虚衰过久,气血运行不旺,阳气不足,脉气虚衰,达不到营周不休通达全身四肢和五脏六腑的效果。故阴盛阳衰,病人常有形寒肢冷的表现,脉迟缓或沉缓。脾肾互为依存,患病互为因果,脾虚久之伤及肾。因为脾不健运不能滋养肾精、肾阳虚衰又不能温煦脾阳,可加重脾阳虚衰,故脾病久之伤及肾,所以有的病人腰酸腿软。因腰为肾之腑,肾主骨生髓,其充在骨,今骨髓空虚,则出现腰酸腿软,还可能出现头痛耳鸣等,因肾开窍于耳。故在治疗上,要抓住调整脾胃这个主要矛盾,同时还要对肾功能的重视。方中用的参术苓草主要是健脾燥湿和淡渗利湿,用陈皮、炮姜、姜半夏理气和中,降逆止呕,用乌梅涩肠止泻,用附子、肉桂以振奋肾阳和脾阳,同时用升麻提升中气,用当归、党参还起着补益久病伤及的气血。总之本方运用恰当,起到了燥湿利湿,止泻补益的治标作用,也达到了助阳扶本调和脾肾根本作用。脾胃健运,该升则升,该降则降,肾阳湿煦了周身,共同协调了五脏六腑,营卫气血通达,增强了肌体各部的新陈代谢。脏腑功能各施其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肌体自然健康。女患者伴有经血失调,主要脾不健运,脾肾虚衰导致冲任虚损,固涩无权,出现经血失调,经量多,淋漓不尽。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佐用煅龙骨、煅牡蛎和乌贼骨固涩冲任,涩经止血,全方合用起到增强补气固涩的作用,达到调和冲任,经血正常,这样不仅治好了主症,而且也治好了由主症带来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故患病也是复杂的。作为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不能只从普遍的规律、经验去诊治疾病,这样容易忽视特殊的疾病出现,在医院门诊,病人什么样的情况都要首先接触,要靠我们初步判断,分门别类的处理好,不但要掌握好普遍的常见病,又不要漏掉特殊的和不常见的疾病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掌握方方面面的医学知识,提高我们诊治更多疾病的能力,尽可能的为我们面对的每一个病人早日解除病苦。
   

  作者单位:130012长春工程学院医院 

作者: 周世荣 2005-6-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