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2期预防医学

一起由杯状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疫情调查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至22日14:00时,共有37名教职员工及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肠道症状。4病原学检测12月17日采集患者粪样9份(其中食堂从业人员4份、发病学生5份),呕吐物1份、剩菜及剩饭各1份,餐具1份,分别作食物中毒致病菌及肠道传染病致病菌培养,结果全部为阴性。12月22日又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及唾液各23份,15天后再次采集恢复期血......

点击显示 收起

  1 基本情况
   
  该小学位于太仓市城厢镇新毛管理区,共有24个班级(其中小学17个、幼儿园7个),914名学生(其中有880名学生在校就餐);教职员工60人。至22日14:00时,共有37名教职员工及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肠道症状。首发病例:患者,女,44岁,为该校食堂从业人员,主要负责拣菜及分发四、五、六年级学生的饭菜;14日23:30时左右,开始出现腹部不适,继而出现呕吐,至次日(15日)6:00时共呕吐2次;15日8:30时左右开始腹泻,至22:00时共腹泻5次,均为稀便;16日又腹泻次3次。16~17日至新毛卫生院治疗,补液结束后又至学校食堂上班。

  2 调查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 该管理区居民的饮用水为自来水,该校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在校饮用水为“今益牌”纯净水(太仓市浮桥镇牌楼区某纯净水生产)。除新毛小学外,其余无类似病例发生。该校食堂共有从业人员4人,均已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发病的教职员工及学生中,除1名学生外,均在校就餐(午餐)。16日的午餐食谱为:萝卜咸肉小排汤、香菇青椒炒豆腐干。除首发病例外,其余发病时间均在16日17:00时以后。
   
  2.2 病例分布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发病主要集中在12月16~17日二天内,共有28例;其余为15日1例、18日7例,20日1例。
   
  2.2.2 年级分布 病例主要集中于幼儿园及小学四、五年级,共有25例;其余为一年级1例、二年级1例、三年级1例、六年级2例,教师6例、食堂工作人员1例。
   
  2.2.3 性别分布 男23例,女14例,性别比为1.64∶1。
   
  2.3 临床特征 绝大多数病例以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腹泻,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普遍先升后降。

  2.3.1 恶心、呕吐 有31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其中呕吐1次的有8例,2次的有10例,3次及以3次以上的有13例。
   
  2.3.2 腹泻 有20例出现腹泻症状,其中腹泻1次的有10例,2次的有3例,3次及3次以上的有7例,大多为稀便。

  2.3.3 发热 大多数患者无发热,其中体温37℃~37.9℃7例,38℃及以上者仅1例。
   
  2.4 病原学检测 12月17日采集患者粪样9份(其中食堂从业人员4份、发病学生5份),呕吐物1份、剩菜及剩饭各1份,餐具1份,分别作食物中毒致病菌及肠道传染病致病菌培养,结果全部为阴性;12月19日采集患者粪样13份送市疾控中心进一步作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也为阴性;12月22日又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及唾液各23份,15天后再次采集恢复期血清17份,连同上次送检的13份粪样由苏州市疾控中心送中国疾控中心作杯状病毒检测,结果为5份粪样杯状病毒检测阳性,对应的血清标本也有3份杯状病毒检测阳性,且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增长(唾液标本检测结果未反馈)。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初步认为该事件是一起由杯状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疫情。病毒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杯状病毒等,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由杯状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事件的报道尚不多见。以前我市也曾发生过细菌性或病毒性肠道感染事件,但由杯状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事件在我市还是首次发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因此建议:(1)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对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聚餐的卫生监督管理。(2)加强《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每一个市民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3)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健康检查。(4)各有关单位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一旦发生类似事件,应及时报告。(5)疾病控制机构应加强监测,力争提高事件发生原因的查明率,并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作者单位:215400江苏省太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王粉春 2005-6-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