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1期中西医结合

卵巢切除后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切除卵巢后引起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人,应用中药补肾疏肝法结合不同剂量尼尔雌醇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年2月门诊及病房68例女性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患者(双侧卵巢切除引起)随机分为三组,(a)分别采用中药补肾疏肝法合全量尼尔雌醇片治疗、(b)中药补肾疏肝法合半量激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切除卵巢后引起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人,应用中药补肾疏肝法结合不同剂量尼尔雌醇片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2年3月~2005年2月门诊及病房68例女性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患者(双侧卵巢切除引起)随机分为三组,(a)分别采用中药补肾疏肝法合全量尼尔雌醇片治疗、(b)中药补肾疏肝法合半量激素替代治疗、(c)纯西医全量激素替代治疗,通过Kupperman评分标准来评估治疗前后病情,对照疗效,并通过SPAS10.0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  三组临床病例组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c组与a、b组有显著差异、而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中药补肾疏肝法结合尼尔雌醇片治疗卵巢切除后引起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疗效优于纯西医全量激素替代治疗,而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激素用量。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围绝经期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治疗要求也在提高,特别是手术切除卵巢后的病人,围绝经期综合征提早出现并且症状比较明显。于是医学界对于本病的诊断、治疗研究也在逐步加深、拓展。本研究通过对68例临床病例的总结,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大大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雌激素用量,降低雌激素副作用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14]  有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史;有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胸闷头痛、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血压波动、腰腿酸痛等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雌二醇(E 2 )水平减低,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明显上升;均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1.1.2 中医诊断标准 [14]  参照卫生部编《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制定。阴虚型证: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少寐多梦,或兼有足跟隐痛、健忘、大便干燥、皮肤瘙痒、阴部干燥、舌红少苔、脉细。阳虚型证:烘热汗出、神疲乏力、腰膝冷痛、情绪忧郁、或兼有浮肿便溏、头晕、纳差腹胀、白带清稀、性欲淡漠、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以上各组症状前四项必备,其余各项兼有二项即可诊断。
   
  1.1.3 纳入标准 有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史;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均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无雌激素使用禁忌证;无其他药物使用史。
   
  1.2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68例(2002年3月~2005年2月),年龄39~52岁(平均44.6岁),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30天为一疗程,持续3个疗程。随机分组:a组:中西医结合、全量激素替代治疗23例(年龄39~51岁);b组:中西医结合、半量激素替代治疗22例(年龄43~52岁);c组:纯西医全量激素替代治疗23例(年龄42~50岁)。

  1.3 方药组成与治疗方法
   
  1.3.1 方药组成 [13]  当归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桑椹子12g,首乌藤15g,合欢皮12g,柴胡9g,沙苑蒺藜9g,覆盆子10g。随证加减:若偏肾阴虚,加女贞子12g,旱莲草12g;若偏肾阳虚,加仙灵脾10g,仙茅15g;若汗多,加浮小麦30g,生牡蛎(先下)30g;若失眠,加珍珠母(先下)30g,茯苓12g,柏子仁12g;若头痛头晕,加菊花9g,夏枯草12g;若心烦,加丹皮9g,栀子9g。
   
  1.3.2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全量激素替代治疗组: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同时尼尔雌醇2mg,每半月1次口服。中西医结合、半量激素替代组: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尼尔雌醇1mg,每半月1次口服;纯西医激素替代组:尼尔雌醇2mg,每半月1次口服。30天为一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

  1.4 观察项目 各组治疗经3个疗程,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变化及激素水平变化、各组治疗有效率。
   
  1.5 疗效标准 [4]  采用众多学者认可的Kupperman评分标准来评估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Kupperman评分标准(略)
    
  症状评分=基本分×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下降率>50%为有效,50%~30%为显效,<3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A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内治疗前后评分及激素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对各组间总有效率进行χ 2 检验。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变化
   
  2.1.1 中西医结合、全量激素替代治疗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t检验(23例)。治疗前均值:51.5±2.8治疗后 均值:16.3±3.6t=11.247(P<0.01)
   
  2.1.2 中西医结合、半量激素替代治疗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t检验(22例)治疗前均值:50.1±3.4治疗后均值:17.6±4.2t=10.674(P<0.01)
   
  2.1.3 纯西医全量激素替代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配对t检验(23例)治疗前均值:51.2±1.9治疗后均值:23.5±9.5t=7.604(P<0.01)
   
  2.2 三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3组治疗前后血清E 2 、FSH、LH水平比较(ˉx±s)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清E 2 、FSH、LH水平 (略)
   
  配对t检验:治疗后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c组与a、b组间:E 2 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FSH、LH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临床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全量激素替代治疗组:有效例数:17例、显效例数:4例、无效例数:2例,总有效率:91.3%;中西医结合、半量激素替代治疗组:有效例数:15例、显效例数:5例、无效例数:2例,总有效率:90.9%;纯西医全量激素替代组:有效例数:10例、显效例数:6例、无效例数:7例,总有效率:69.6%。
   
  组间总有效率χ 2 检验:c组与a、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a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见表3~表5。
    
  表3 中西医结合、全量激素替代治疗组(a)与纯西医全量激素替代组(c)疗效比较(略)
    
  注:DF=1,χ 2 =7.44,P<0.05
    
  表4 中西医结合、半量激素替代治疗组(b)与纯西医全量激素替代组(c)疗效比较(略)
    
  注:DF=1χ 2 =7.21P<0.05
    
  表5 中西医结合、全量激素替代治疗组(a)与中西医结合、半量激素替代治疗组(b)疗效比较(略)

  注:DF=1χ 2 =1.15P>0.05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普遍认为是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促性激素上升内分泌失衡,并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具有相关受体靶器官功能障碍而发病的 [1] ;该病患者血FSH、ACTH、TSH、FT 3 、FT 4 均升高,提示下丘脑—垂体—卵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这三轴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整体失调 [3,5] ;此外,还包括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8] 。本研究对象是手术切除卵巢后引起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人。一般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出现与雌激素分泌减少的速度和程度一致,未到绝经年龄妇女因病手术切除双侧卵巢,由于卵巢功能突然消失,雌激素水平突然急剧下降,病人会出现明显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中医认为肾虚为该征之本,而最易累及脏腑为心、肝、脾三脏。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气血不足生殖能力衰竭,人体调节阴阳平衡能力减退。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出现心火亢盛;肝肾乙癸同源,肝肾阴虚、肝失柔养,阴阳气血失调,肝郁血虚、肝阳上亢;脾赖肾阳以温煦,先天之精靠后天水谷之精以滋养,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导致脾肾阳虚;肝郁气滞,阻碍气机,气滞血瘀、瘀久化热,上扰心神;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水湿凝集为痰,而至痰湿内阻 [2,4,6,7] 。
   
  西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始终以补充雌激素为主 [9,10] ,应用激素或激素替代物将是妇女延缓衰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使用激素替代可以缓解围绝经症状,改善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预防骨丢失和骨折,延缓 结缔组织和上皮萎缩,临床上可能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但是,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增加了雌激素受体相关器官肿瘤发病危险 [11] ,潜在致病危险是冠心病、卒中、血栓、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中医治疗大法重在补肾气,即采用平补肾之阴阳,以催化肾气资育天癸 [12] 。若偏于肾阴虚者,滋阴补肾;偏于肾阳虚者,温阳补肾;肾阴肾阳俱虚者,阴阳双补。本研究对象为卵巢切除术后病人,元气大伤,肾气渐衰,且肝气郁结,不能舒达,故而发病。证属肾虚肝郁为主。本研究采用中药补肾疏肝法治疗,当归补肾填精,枸杞子、菟丝子、桑椹子、沙苑蒺藜平补肝肾,首乌藤、合欢皮解郁怡神,柴胡疏肝理气,覆盆子补益肾气 [13] 。据现代药理分析:平补肝肾药对本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肾上腺轴有调节作用,补肾药对免疫系统功能、神经系统及骨质代谢有调节作用 [14] 。同时西药辅助激素替代治疗,尼尔雌醇1mg,每半月1次口服,减少了雌激素的用量和副作用以及相关肿瘤发生潜在风险,取得了良好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可行性、科学性。
   
  总之,卵巢切除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始终困绕着相当大数量的中老年妇女,对其诊断、评价进一步量化,治疗程序进一步细化,病因病机研究向分子生物学(包括基因水平)更高层次发展,中西医之间理论互通、互释,手段互补且进一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彻底摆脱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陆湘云.围绝经期和老年妇女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医学与保健》(1-3),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1999,8.
   
  2 韩丽琳.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与治疗近况.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870-1874.
   
  3 王大增.更年舒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7):396-399.
   
  4 归绥琪.围绝经期妇女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进展.《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医学与保健》(64-67),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1999,8.
   
  5 李大金.更年期综合征生殖内分泌-免疫功能.上海医学,1996,19(1):42-44.
   
  6 熊磊.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2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1):16.
   
  7 张慧霞.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2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0):2045-2046.
   
  8 于治家.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8):503-504.
   
  9 Lauritzen C.Clinical use of oestrogens.Maturitas1990,12(3):199.

  10 周荣庆编译.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疗法新概念.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4,5:295.
   
  11 Colditz GA,The use of oestrogens and progestogen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post menepasual women.N Engl J Med.1885,332:1589.
   
  12 汤月萍.夏桂成辨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湖北中医杂志,1997,19(2)6-7.
   
  13 朱南孙.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93.
   
  14 程泾.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5. 

  作者单位:200071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

作者: 夏亦冬 胡国华 2005-7-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