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3期中医中药

浅议中药“药对”研究的重要性

来源:INTERNET
摘要:中药药理的研究,可以从单味药和复方药研究入手。长期以来,药理学界在这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这是可喜的。但对中药“药对”的研究目前开展较少,实际上,“药对”是复方中药的核心,通过对“药对”的研究,可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1“药对”是中药复方的基础中医用药常将有关联的两味药组合在一......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药药理的研究,可以从单味药和复方药研究入手。长期以来,药理学界在这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这是可喜的。但对中药“药对”的研究目前开展较少,实际上,“药对”是复方中药的核心,通过对“药对”的研究,可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1 “药对”是中药复方的基础
    
  中医用药常将有关联的两味药组合在一起,在复方中使用,许多著名的方剂中都体现了这一点。如在杞菊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中,其地黄丸成分是相同的,但是分别配伍了枸杞子与菊花,知母与黄柏,两种复方就有了不同的功效,荆芥配防风,桑叶配菊花,大黄配芒硝,石膏配知母,犀角配地黄,银花配连翘,柴胡配黄芩,附子配干姜,姜黄配当归,当归配川芎,天冬配麦冬,桔梗配甘草,陈皮配半夏……。它们在中药复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药复方虽然是按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但它的形成多由药对发展而来。如小柴胡汤是由柴胡、黄芩这一“药对”为核心,加上云苓、甘草发展而来。故“药对”是中药复方的基础。中医药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中医体系的形成,是几千年来临床实践的结晶。许多疗效确实的著名方剂,不论是经方还是时方,方中都存在一对或几对特殊配伍的“药对”,而且往往是中药复方的核心。因此研究中药复方,很有必要研究“药对”。
    
  2 “药对”的研究方法

    
  对于“药对”的药理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但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启发下进行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在历代和近代著名的效方中,找出核心“药对”,研究其药理作用。一方面分离出各种成分,对其进行逐一研究,最后筛选出有效成分及相应作用;另一方面对不易找出有效成分者,用“药对”直接注明其药理作用。简示为:(1)药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2)药对-药理作用。
   
  另外,我们可以在研究复方的复合药理作用时,分别研究组成该复方的“药对”和单味药作用,并将其加以比较,从中找出组方规律。实际上,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是产生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中药复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有一定难度。因此,可放弃成分的提取和分离,直接研究混合提取物的药理作用,并与组成该复方的“药对”、单味药的药理作用相比较,从而归纳出组方特点并从中找出其规律。根据组方规律,结合临床辨证和辨病,从中医和中西,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将中药药理引入进去,组成一种与传统复方不同的新复方。这种复方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特点,又体现了现代医学的药理作用,这种复方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认为,它最终将取代古老的君、臣、佐、使组方法则,而以“药对”、单味药的药理作用为基础,且成一种全新的复方。
    
  3 小结

    
  总之,中药的药理研究,不仅要研究单味药和复方药,而且要重点研究“药对”。“药对”和单味药药理作用的研究与复方药药理作用的研究相结合,将有助于阐明复方药的组成法则,从药理学角度总结出其组方规律,从而取代以往复方的君、臣、佐、使配伍方法,形成一种能体现中西医结合的全新复方。 

  作者单位:252601山东临清,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董益河 郭雷 董清 2005-7-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