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4期

骨肉瘤的X线诊断特点(附11例病例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11例骨肉瘤的X线征象分析,以探讨X线对骨肉瘤的诊断优势。方法收集了11例资料较为齐全的病例,均进行X线摄片并结合病理确定诊断。结果11例病例中,男7例,女4例,肿瘤发生在胫骨4例,股骨3例,肱骨1例,腓骨3例。结论骨肉瘤的X线诊断依据病灶的瘤骨,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结合临床一般能下确定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11例骨肉瘤的X线征象分析,以探讨X线对骨肉瘤的诊断优势。方法 收集了11例资料较为齐全的病例,均进行X线摄片并结合病理确定诊断。结果 11例病例中,男7例,女4例,肿瘤发生在胫骨4例,股骨3例,肱骨1例,腓骨3例。结论 骨肉瘤的X线诊断依据病灶的瘤骨,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结合临床一般能下确定的诊断,而早期的骨肉瘤需要和骨髓炎鉴别。

  【关键词】骨肉瘤;瘤骨;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

  骨肉瘤是发生在青少年的一种恶性肿瘤,占骨肿瘤的第二位。它具有发病患者年龄小,发展迅速,早期就有多器官的转移的特点[1],本文仅就骨肉瘤的X线的征象分析X线检查对其诊断的价值。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资料齐全的11例病例,这些病例除了在本院检查,有的还先期在其它医院或后期到其它医院进行治疗。除了X线检查外,有的病例还作了CT,MR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了病理检查,其中部分病例进行了截肢,化疗。11例病例中,其中男7例,女4例,男:女=1.75:1,最大年龄22岁,最小11岁。病灶发生在胫骨4例,股骨3例,肱骨上段1例,腓骨3例。

  1.2临床表现

  1.2.1疼痛所有病例均有疼痛,疼痛时间没有一定特定时间,运动后疼痛2例,持续性疼痛3例,外伤后疼痛2例,夜间疼痛2例,无规则疼痛2例。

  1.2.2肿块所有病例均可扪及疼痛部位肿块,有的病例在软组织肿胀后扪不到肿块。

  1.2.3软组织肿胀有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其中2例胫骨骨肉瘤(男女各1例)软组织明显肿胀,膝关节已呈球状。

  1.2.4皮肤肿胀部位的皮肤呈青紫色2例,其中1例患者家长曾外敷药。皮肤手感温度增高者2例,其余患者皮温无明显升高。

  1.2.5其它所有患者无全身发热。

  1.3X线征象

  1.3.1骨破坏10例患者呈溶骨性破坏,1例患者呈成骨样破坏。1.3.2骨膜反应骨膜呈平行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者2例,“柯德曼”三角(袖口征)1例。

  1.3.3部位肿瘤发生在胫骨近端干骺端4例,股骨远端干骺端3例,腓骨近端3例,肱骨上端1例。

  1.3.4瘤骨磨玻璃样4例,放射针状2例,棉絮状3例,象牙质样1例,不规则破坏1例。

  1.3.5钙化11例病例在普通X片上均未见明显钙化。

  1.3.6软组织肿块在病灶附近可见软组织肿块7例,肿块大小不一,密度不均,边缘不清,肿块内无明显钙化。(其余4例可扪及疼痛部位的肿块而X线片上无明显肿块,不除外X线摄片条件影响而未显示)。

  1.3.7关节肿瘤附近的关节间隙均无改变。

  1.3.8转移2例出现肺转移(其中1例为女性18岁,右股骨骨肉瘤。另1例为男性,22岁,右肱骨骨肉瘤)。

  2典型病例

  例1,女,17岁,学生,右膝疼痛,跛行三月,三月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右膝疼痛,以右膝内侧酸胀疼痛为主,无外伤史,无畏寒发热。活动后右膝疼痛加重伴跛行,右膝无红肿、皮温升高现象。体格检查:右小腿上段内侧有4cm×6cm大小包块,扁平有压疼、质软、边界不清,局部皮温略高,右膝关节活动可,关节间隙无压疼。X线检查:右胫骨干骺端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可见层状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边缘不清,右膝关节间隙无异常。诊断意见:(1)右胫骨骨髓炎可能。(2)骨肿瘤待排。CT:右胫骨上段骨结构异常,可见一不规则破坏区,约1.3cm×3cm×4.5cm,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影,周围可见放射状骨针,且可见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低密度影。诊断意见:右胫骨上段改变,考虑为恶性肿瘤。MR:右胫骨上段骨髓信号消失,代之以长T1、长T2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有轻度不均匀强化,右胫骨上段局部骨皮质信号消失,见其周围有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包绕。诊断意见:右胫骨中上段骨质破坏且伴明显软组织肿块占位,考虑为恶性肿瘤病变。穿刺活检,病理报告(1)(右胫骨上段)骨及软组织。送检组织未见恶性肿瘤,请结合临床。病理报告(2)送检组织细胞活跃,不能排除骨恶性肿瘤。请结合临床。病理报告(3)(四川大学医院PACS040080)攀枝花中心医院送切片(编号414)右胫骨上段骨肉瘤。病理报告(4)(右胫骨)骨肉瘤(血管扩张型)。手术步骤:……右小腿中上段解剖,右胫骨上段全段呈溶骨性破坏,骨质松脆,有多个侵蚀空洞,可见增生新生骨,右小腿右侧广泛软组织侵犯,呈鱼肉样改变,病变尚未突破胫骨平台软骨面,取右胫骨上段骨组织活检。(以下截肢过程略)。出院诊断:右胫骨上段骨肉瘤。

  例2,女,18岁,右小腿间断疼痛1年余。在当地医院摄片多次,X线诊断意见:右腓骨髓炎。本院X线检查,右腓骨近端骨质破坏,可见大量放射状针状瘤骨,右腓骨近端骨皮质完全消失,软组织明显肿胀,无钙化,右膝关节间隙未见改变。胸部X线:双肺见多个大小不等(0.8~2.5cm)圆形结节影。心、膈未见异常。X线诊断意见,右胫骨骨肉瘤,双肺转移。(患者及家属放弃治疗。)

  3讨论

  骨肉瘤是一种发病率最高的结缔组织性肉瘤,约占骨恶性肿瘤的21%。其发病率为软骨肉瘤的2倍,为骨纤维肉瘤的3倍。男性发病比女性高一倍[2]。(本组病例男与女的比例为1.75:1,)发病年龄在10~18岁之间的占3/4。好发部位多见于四肢长骨。其常见部位依次序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常伴大量的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组织形成,这些骨样组织和骨组织一般从肉瘤性结缔组织直接产生而来。肿瘤组织同时对原有骨质起到破坏作用,以及刺激骨膜引起的成骨作用。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骨破坏和肿瘤骨形成是互相交错进行的,瘤细胞可以在原有骨结构间形成瘤骨(如在哈伏氏管内形成瘤骨),或在完全破坏原有骨结构之后形成瘤骨;已形成的瘤骨,又可以被周围新的瘤细胞所破坏,在肿瘤生长和破坏过程中,同时可以刺激骨膜产生不同形态的新生骨。肿瘤向皮质发展,首先侵入哈伏氏系统,继之完成皮质的破坏,在侵入软组织中,软骨板只能暂时延缓肿瘤侵犯的速度。疼痛和肿胀为该病最突出的症状,疼痛为间隙隐痛,很快转化为持续性剧痛,(本组病例均有疼痛。)肿胀为进行性加重,(本组病例来就诊时有5例有明显肿胀,其余可扪及包块,)局部有皮温升高,皮肤红斑,(本组病例有2例皮肤青紫,其中一例家长曾用中药外敷。)X线征象特点:肿瘤常在长骨近干骺端开始,本组病例分别在股骨、胫骨、腓骨、肱骨的干骺端。在骨松质中,常可见髓腔内有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典型病例一中,就表现为胫骨近端不规则破坏。)肿瘤组织很快穿过皮质,在软组织形成密度增高的肿块影。由于肿瘤内有瘤骨的形成,常出现三种形态的瘤骨:一种为均匀毛玻璃样密度增高,以肿瘤侵及骨髓时表现明显;第二种为斑片或絮状骨硬化,多见于骨髓腔内,亦可出现在软组织肿块中;第三为放射针状瘤骨,只见于皮质外的软组织肿块内,以肿瘤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或垂直于骨干,瘤骨边缘非常不清楚。
  
  本组病例中三种瘤骨均有,其中有一例为典型的放射状瘤骨。骨肉瘤的临床症状及X线特点可以归纳如下:(1)临床症状:①疼痛;②软组织包块;③软组织肿胀;④皮肤:皮温升高、红斑、或静脉曲张。(2)X线特点:①骨破坏:骨松质早期出现不规则破坏,进而皮质破坏。②瘤骨:磨玻璃样、絮状和放射线状瘤骨。③骨膜反应:层状、葱皮样、肿瘤掀开骨膜形成“袖口”征。④软组织包块。根据以上的X线特点及临床征状,骨肉瘤诊断基本可以确诊。(3)鉴别诊断:这里仅着重指出与骨髓炎的鉴别,骨肉瘤的早期以骨髓腔不规则骨密度增高或减低,骨膜反应等为特点与骨髓炎有着相似的X线征象,本文的典型病例2就是多次被诊断为骨髓炎,直到来本院X线检查见皮质破坏,放射针状瘤骨形成,而诊断为骨肉瘤。(4)几句感言:骨肉瘤是发生在青少年的一种恶性肿瘤,它具有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很快有多器官转移的特点,它的病因至今不明确,它的疗效至今不满意。它往往发生于年龄十分年轻的孩子们,它的发生应该和生存环境、生活习惯没有直接明显的关系。在看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因骨肉瘤疼痛不堪,亲人一愁莫展时,作为放射医生在为患者作出这种诊断后,实在有一种无奈和欠疚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被截肢的患者,来就医时还是一个活泼的少年,离去时就成了一个肢体残缺的病人时,心中不免有些酸楚。谁都相信,肿瘤最终会被征服,但这毕竟还是一个遥远的期待。让我们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征服肿瘤终有日。

  【参考文献】

  1闵鹏秋.X线诊断学.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7,74-75.

  2陈炽贤.实用放射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59-962.

  作者单位:617067四川攀枝花,攀枝花中心医院放射科

  (编辑:李弋)

作者: 钟显铭李斌田志强王川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