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4期

中西医结合内外疗法治疗带状疱疹2例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带状疱疹西医上认为是由水痘-带状庖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以成簇小水泡为特点,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我科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各取其长治疗2例本病患者,现报告如下。2例均于就诊时随诊为带状疱疹。2治疗方法2。...

点击显示 收起

  带状疱疹西医上认为是由水痘-带状庖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以成簇小水泡为特点,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中医上称为“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其分型上有毒热炽热型,湿热内蕴型和气滞血瘀型。我科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各取其长治疗2例本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1,男,24岁,部队炊事员。其前胸和后背处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水疱,泡壁紧张发亮,外周红晕,局部皮肤潮红。患者2,男,19岁,就诊较晚,主诉有乏力感,患处位于前胸和侧壁,皮肤见有清亮水疱,部分破溃,局部皮肤已出现坏死溃疡。2例均于就诊时随诊为带状疱疹。

  2治疗方法

  2.1内服疗法内服西药无环鸟苷200mg,5次/d;复合维生素B2片,3次/d;维生素C200mg,3次/d;强的松10mg,3次/d。

  2.2外治疗法

  2.2.1拔罐准备大小玻璃火罐若干,根据需要选用。火罐以75%的酒精常规消毒,在患处用闪火法扣上火罐,留罐约10min,取罐后见患处有微量清亮液体渗出,用无菌棉球拭去渗出液,再次以75%的酒精消毒。此疗法一天一次,3天为一疗程,直至病情明显好转。

  2.2.2红霉素软膏外涂在每次拔罐后,待皮肤干燥,涂以红霉素软膏。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痊愈:疱疹干枯,结痂,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多数消退,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疱疹仍存在,部分糜烂,疼痛持续不减。

  3.2治疗结果患者1痊愈;患者2好转,皮损处留有部分色素沉着,少量瘢痕,并有轻度后遗神经痛,两患者均在两疗程内获得明显效果。

  4讨论

  本病在情志内伤,脾性暴烈以致肝火旺盛、湿热内因存在的条件下,当出现饮食失节、外感风邪、空气潮湿等情况时便可诱发。风邪与肝火之湿热可阻遏经络,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见热、痛、红斑、水疱等症。在辨证施治上,宜泻肝火、利湿热、疏肝理气、活血止痛。2例均为青少年,肝火相对旺盛,其中患者1负责炊事工作,经了解知其冬季门窗闭多开少,且操作间空气潮湿,故宜致湿热内生。

  拔罐具有温经通络的作用,可使火热毒邪得以外泻,去瘀生新,机体气血得以通畅[1]。而根据西医观点,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多聚集于外周神经节,尤其是肋间神经节,利用拔罐的负压抽吸作用,可使神经节内的病毒得以释放被机体杀灭;负压又可使局部血液循环更好地流通,使新渗出的血液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杀灭病毒的作用,此作用类似急性炎症反应的过程,毛细血管扩张,释放出炎症介质,而炎症反应是一种有利的杀灭病原菌、清除异物的自我保护机制。而且活跃的血液循环可以有效地清除代谢废物并带来新的有效血液成分。另外,拔罐可以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产生并释放出更多的蛋白水解酶、细胞因子等,还可释放出血浆和渗出液,稀释病毒;渗出液中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毒;渗出物中的病毒随淋巴循环到达局部淋巴结,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2]。

  根据西医的病因学观点,口服抗病毒药则直接针对病因,但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及药物的神经节内有限的浓度等缺点,致使单使用此药效果并不明显。红霉素可预防和抵抗细菌感染,有消炎防感染作用,在口服激素降低机体免疫力的情况下显得更有必要;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组织的破坏;维生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修复神经的作用。这些都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本组病例中例2症状明显,后遗神经痛,可能与就诊较晚,神经损伤严重有关,给予多虑平、西咪替丁、地塞米松、赛庚啶、维生素B等联合治疗后,疼痛缓解,直至消失。鉴于以上病例分析,拔罐、红霉素软膏外疗,加口服抗病毒药、激素类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晋,盛骥锋.火针加罐及外涂药物综合治疗带状疱疹60例临床观察.中医外治杂志,2004,13(1):25.

  2李玉林.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

  作者单位:

  1 463700河南泌阳,泌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2 454650河南济源,解放军63898部队卫生队

  (编辑:悦铭)

作者: 李旭东智常亮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