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5期

浅谈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炎、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颅内血肿......

点击显示 收起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炎、肿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颅内血肿、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肺部感染、褥疮、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再发率较高,出血后一个月内再出血的危险性最大,其中2周内再发率占再发病例的半数以上,原因多为动脉瘤再破裂。表现为病情稳定后再次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痫样发作、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颈强、kernig征加重;复查脑脊液为鲜红色。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无意识障碍的轻症病人积极治疗预后较好;部分病人留有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个别及重症病人可因脑疝形成而迅速死亡。再次出血者病死率为50%以上,三次出血病死率几乎达100%。我科于2003年2月~2005年5月共收治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2例死亡,2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岁,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患者。

   2 护理措施

     2.1 重视阳性体征 掌握护理要点、护理常规、做好观察记录;预防或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绝对卧床4~6周,减少头部搬动,置于头高脚低位,头抬高15°~30°。进行心电监护,氧气吸入观察头痛的性质、强度、时间,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采用放松技术及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密切观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面色及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保持输液通畅,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保持脱水药的速度。及时发现并控制抽搐发生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躁动或谵妄时,立即寻找原因,并给予适当处理,如加用床档,遵医嘱给予约束带约束,或遵医嘱给药。保持血压稳定,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避免血压忽高忽低。减少搬动及体检,治疗和护理要相对集中,减少对病人的干扰。每日开窗通风、空气消毒两次。

    2.2 一般护理 协助生活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2.2.1 饮食护理 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肠蠕动缓慢,食欲差,应给予少食多餐,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切忌过于饱餐,增加腹内压。同时限制入水量,入量在1500ml,以免增加脑水肿。神志清楚病人嘱进食时动作缓慢,床头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2.2.2 皮肤护理 注意皮肤的护理,按时翻身,及时应用气垫床防止褥疮的发生。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无渣屑,污染时及时更换。

    2.2.3 排泄护理 尿失禁者应保持会阴部、床单位、衣裤干燥清洁。尿潴留应及时给予留置导尿,并持续夹闭,每2h开放一次以锻炼膀胱充盈功能,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扯拉损伤尿道黏膜。行走时引流袋应低于腰部,保持尿道口的清洁,每日更换尿袋。每日饮水1000~1500ml。多食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韭菜、芹菜、香蕉),忌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排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通便药。大便失禁者应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2.4 睡眠护理 为病人创造睡眠条件,每天应保持6~8h睡眠。周围环境要安静,按时熄灯。失眠者可给药物辅 助入睡。避免刺激,忌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

    2.3 心理护理 作好心理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预防减少再出血的发生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焦虑表示理解。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及顾虑,使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护理病人时保持冷静和耐心,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病人感到恐惧时留在病人身边以增加安全感。安排安静的房间减少感官刺激。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等。

     3 体会

     通过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应做到认真、耐心、细心、时刻提高警惕性,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专科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取得与患者的配合,同时医护人员通力配合,护理到位,治疗抢救及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配合工作,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障碍,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100016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编辑:守 中)

作者: 邵翠霞史冬燕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