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5期

消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以下简称异位症),近年来发病率高,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对此病的治疗一般分为两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代表药为丹那唑,已被广泛应用,但此药物有副作用,如水肿、痤疮、SGPT升高等,并且复发率高,价格贵,故寻找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仍是当前国内外中西医同行积极探索的一个课......

点击显示 收起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以下简称异位症),近年来发病率高,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对此病的治疗一般分为两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代表药为丹那唑,已被广泛应用,但此药物有副作用,如水肿、痤疮、SGPT升高等,并且复发率高,价格贵,故寻找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仍是当前国内外中西医同行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我院自1981年以来用中药消异汤为主治疗异位症,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将随访的200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5岁,病程3个月~30年。其中165例经西药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复发或不能耐受副作用而要求中药治疗。临床上表现有进行性痛经190例,占95%,月经过多120例,占60%,原发性不孕或继发性不孕50例,占25%,妇科检查有痛性结节150例,占75%。

    1.2 临床表现 异位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痛经、月经紊乱、不孕及经期下腹痛和性交痛。体征方面能触及盆腔包块及触痛性结节,其表现某种程度上与恶性肿瘤相似,如增生、浸润、扩散甚至转移,而这种病变的发生发展和消散又和雌激素有关,不管是外在型还是混合型,经病理检查,B超、腹腔镜及妇科双合诊,三合诊和中医诊断标准临床确诊。本组200例病理症状比较典型,有的经手术后证实,术后复发的35例,用丹那唑、安宫黄体酮等西药治疗不能耐受或停药后复发又转用中药的有65例。

    1.3 治疗 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异位症为血淤症,淤血阻滞,血不循经而出血,引起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色黑有血块,经期腹痛、不孕,其治疗原则应为活血化淤调整经期,减少出血,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及辅以镇痛药物,拟定基本方消异汤,其基本方是莪术6g,红花4g,川芎4g,当归6g,赤芍12g,五灵脂6g,延胡索10g,蒲黄15g,鳖甲10g,桂枝6g,若兼血寒加吴芋;若兼肾阴虚加女贞子;若兼肾阳虚加巴戟;若兼气血虚加黄芪、黄精。每日一剂,三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以上,为了加强盆腔局部药物的浓度加用灌肠方:红花15g,莪术15g,赤芍15g,每日一剂,浓煎为150ml保留灌肠,20天为一疗程,月经期停用。

  1.4 疗效判断及观察

    1.4.1 疗效判断 治愈:症状、包块或痛性结节消失;好转:症状减轻,包块或痛性结节缩小;无效:症状包块或痛性结节无变化;复发:症状或痛性结节治疗期痊愈,好转,停药后又重新出现。

    1.4.2 观察随访 (1)观察治疗期及治疗最初6个月内疗效为近期疗效;(2)治疗后2年随访观察为远期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近期疗效 本组治疗期内治愈及治疗及明显好转192例,有效率96%,无效8例,占4%,疗效观察见表1,消异汤组与丹那唑组近期疗效比较见表2。

    2.2 远期疗效 本组治疗后2年以上共随访80例,其中随访最长者达10年,其症状体征复发率与丹那唑组比较见表 3。两组复发率P值<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表1 消异汤近期治疗观察 (略)
    
  表2 消异汤与丹那唑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略)
    
  表3 消异汤与丹那唑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略)
         
  3 讨论
    
  消异汤治疗异位症有较好的疗效,其近期的有效率为96%,与丹那唑治疗100例有效率90%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而远期疗效观察,消异汤的复发率为18.8%,对照组为70.4%,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消异汤在治疗异位症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稳定。在改善或消除临床症状方面也比较好。

    消异汤无明显副作用,且组方药物莪术、红花、川芎具有促进腹腔积血和凝血吸收,有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当归、赤芍具有促进血红蛋白生成,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五灵脂、延胡索、蒲黄、桂枝、鳖甲具有抑菌、止痛,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及提高血浆蛋白含量的作用。同时消异汤药源广,药价低,便于推广,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274015山东菏泽,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孙明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