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6期

脑室穿刺术后的引流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较高,尤其是血肿破入脑室者,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临床上常采用的治疗和抢救措施,尤其对于高颅压的危重患者,实施脑室外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挽救其生命。其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护理概述......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较高,尤其是血肿破入脑室者,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临床上常采用的治疗和抢救措施,尤其对于高颅压的危重患者,实施脑室外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挽救其生命。其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护理概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行脑室穿刺患者57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8.5岁。

    1.2 穿刺部位 本组病人均选择额部穿刺,在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cm,中线旁2.5cm处为钻孔或钻颅的中心。

    1.3 结果 57例中,46例痊愈出院,5例因经济问题自动出院;6例死亡,无一例颅内感染。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肢体活动变化,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2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2.2.1 引流管的位置 脑室引流的目的是引流血性脑脊液,一般引流瓶悬挂于床头,放置于高过侧脑室额角15~20cm水平,放置过高达不到引流的目的,过低易引起低颅压,不要轻易将引流瓶提起,以防液体逆流脑室。

    2.2.2 预防颅内感染 脑室引流的同时增加了脑室感染的机会,在向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换瓶、换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瓶每1~2天更换一次,整个引流装置5~6天更换一次。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脑室引流管与引流瓶之间的接口处每天更换无菌纱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须移动患者,必须先将引流管关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及漏液,引起颅内感染。

    2.2.3 保持脑室引流管的通畅是引流的必要条件 对于躁动的病人可以适当约束双上肢的活动,一般使用约束带,不可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避免受压、打折和扭曲。判断引流管的通畅有以下方法:有无自流的现象;引流管的液面有无波动的现象。发现异常及时请示医生。

    2.2.4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一环 严格记录每日脑脊液的引流量,记录24h引流量,一般每日量约为150~350ml,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正常时引流液为暗红色,逐渐减轻消失;如果为鲜红色或有血块并且病人意识障碍严重,说明颅内有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注意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变化,一般情况下应逐渐清亮即引流液变淡、变清、变少,且病情好转或稳定,说明引流效果好;如由清亮变浑浊,出现絮状物则为感染征象,应做脑脊液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使用。
    
  2.2.5 尿激酶是一种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原直接激活剂,能溶解积血 从引流管注入加有1~2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1~2ml,注毕,可以向管内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以便尿激酶完全进入管腔。做好记录注药的时间,关闭引流管2~3h后开放,闭管时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

  2.2.6 拔管的护理 拔管前先做闭管试验。闭管期间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及伤口敷料渗漏情况,经复查头颅CT后再行拔管。拔管后严防脑脊液漏发生,观察敷料的渗出情况,如有渗出,及时处理,必要时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行头皮缝合。 

  作者单位:300150天津,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王玮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