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7期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62例病人效果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12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纳洛酮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人清醒时间。结果纳洛酮加常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纳洛酮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意识障碍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  12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纳洛酮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人清醒时间。结果  纳洛酮加常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意识障碍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疗效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y effect of naloxon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alcoholism.Methods  124 patients were de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Naloxone plus regular therapy group and regular therapy group,record the time of consciousness recovering.Results  The effect of naloxon plus regular therap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regular therapy group,P<0.05.Conclusion  Naloxone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the sufferer’s unconsciousness dramaticly,it is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 method.

  【Key words】  naloxone;acute alcoholism;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alysis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酗酒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急性酒精中毒成为急诊的常见病。我科将从2002年1月~2005年2月就诊的124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分别使用纳洛酮加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疗效差异显著,予以报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1年1月~2005年2月就诊的124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病人就诊时间为酒后1~10h。一般的症状为,胡言乱语,共济失调,昏睡,就诊时按病人输入电脑的次序,奇数组为纳洛酮加常规治疗组,偶数组为常规治疗组。纳洛酮加常规治疗组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21~52岁,饮酒量180~750ml。重度中毒29例。常规治疗组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19~53岁,饮酒量200~750ml,重度中毒27例。剔除有明显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其他条件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有大量饮酒史,病人呼吸、呕吐物有明显酒精气味;(2)有共济失调,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症状;(3)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意识障碍。

  1.3  酒精中毒分度标准  轻度中毒:患者处于精神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重度中毒:有昏睡、昏迷。

  1.4  治疗方法  纳洛酮加常规治疗组轻度中毒患者,给予纳洛酮0.4~0.8mg加入5%葡萄糖液40ml静脉推注。重度中毒患者给予纳洛酮0.8~1.2mg加入5%葡萄糖液40ml静脉推注。同时给予大量输液,加维生素C,维生素B6,能量合剂,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血压下降者给予升压药。观察记录病人清醒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无论轻度中毒、重度中毒纳洛酮加常规治疗组疗效都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结果的比较 略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指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含酒精饮料,当摄入量超过肝脏代谢能力时而蓄积,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大脑皮层表现为兴奋,作用于皮层下和小脑,表现为共济失调,进一步影响延髓抑制血管活动中枢和呼吸中枢[1]。急性酒精中毒,机体于应激状态,垂体内的内源性阿片肽主要是β内啡肽(β-EP)释放,酒精代谢物(如异哇琳生物碱)具阿片样作用[2]。它们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对阿片样物质及内源性阿片肽有特异性拮抗作用。其结构与吗啡相似,与吗啡及类似物竞争阿片受体,但不产生吗啡样激动作用[3]。其进入血浆半定期为1.5h。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解除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使其迅速恢复清醒。同时有降低自由基损伤的作用,能减少血中酒精的含量,并逆转酒精对肝脏烟酰胺嘌呤二核甘酸氧化代谢障碍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而防止自由基损伤,防止或逆转酒精中毒[4]。我们通过对62例患者的疗效观察,纳洛酮较之常规治疗有显著的优越性,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只须在急诊科留观治疗即可。

  【参考文献】

  1  Wall TL.Acohol Clin Exp.Res,1992,16(5):991-995.

  2  孟庆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1.

  3  黄耀诚.现代药物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25.

  4  孟庆林.盐酸纳洛酮拮抗乙醇中毒作用机理的探讨.中国急救医学,1996,16(3):2.
 
  作者单位: 518115 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急诊科

  (编辑:文  静)

作者: 谢荣迪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