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8期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药物治疗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称之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前6例行胃大部切除术,中4例行胃癌根治术,后1例行回盲部肿块切除术,10例均在肛门排气或排便后又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呕吐、腹胀,但腹痛程度轻,未见绞窄现象,症状一般出现于术后5~14天,平均8。置管处每日更换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有......

点击显示 收起

  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称之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在临床上较少见,一般发生率7.9%,对此类病人若不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及措施可危及病人生命。1998年9月~2002年11月我院共发生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0例。1例在治疗中出现肠绞窄表现转手术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47~76岁,平均59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憩室2例,胃溃疡穿孔4例,胃癌穿孔1例,胃窦部癌伴幽门不完全性梗阻3例,回盲部炎性肿块1例。前6例行胃大部切除术,中4例行胃癌根治术,后1例行回盲部肿块切除术,10例均在肛门排气或排便后又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呕吐、腹胀,但腹痛程度轻,未见绞窄现象,症状一般出现于术后5~14天,平均8.3天。

    1.2 处理原则 原则上对所有病人均行保守治疗,(1)持续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营养支持;(4)生长抑素;(5)肾上腺皮质激素;(6)中药大承气汤;(7)抗感染治疗。但如果出现肠绞窄现象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3 治疗方法

    1.3.1 胃肠减压 妥善固定,每日检查胶布固定的情况,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 [1] ,尤其在翻身及整理床单位时,防止脱管,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向其说明置胃管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为了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按医嘱用0.9%氯化钠溶液500ml/d,行胃腔冲洗3次/d。认真观察引流液的变化,特别是在激素治疗期间,如引流出淡咖啡色胃液,量超过500~1000ml,应立即通知医生,本组10例中发生2例此并发症,经生长抑素、洛赛克或西咪替丁等处理后症状缓解。正确记录24h引流量。同时应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口腔感染及咽喉部水肿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本组口腔霉菌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咽喉部肿痛2例,用1%~4%碳酸氢钠消毒棉擦洗口腔2次/d,同时用0.9%氯化钠20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2次/d,症状改善。

    1.3.2 药物治疗 此类病人的显著特点是胃液量较多,24h多的可达1500~2000ml,其中8例采用施他宁3mg+0.9%氯化钠60ml微泵每12h1次,5ml/h(0.25mg/h)的速度输入,以保证药物在24h均匀进入。本组2例待腹胀减轻后定期向胃管内注入复方大承气汤,并逐渐过渡到口服,以促进肠蠕动,避免永久性粘连的形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理时应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果腹痛加剧,腹胀明显;有腹膜刺激征,血性胃液应引起注意,及时通知医生停药。

    1.3.3 营养 应做到严格执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措施。置管处每日更换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有无炎症反应,监测体温,防止导管败血症。2例病人深静脉穿刺部位稍红,但体温、白细胞正常,经换药2天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改用外周静脉输入。TPN期间应注意按医嘱做好血、尿、糖等生化监测,配制时注意无菌操作,按一定顺序注入3L袋内混匀。营养液总量在24h内均匀滴人,检查滴数1次/h,观察各项营养指标如皮肤弹性、肌张力、体重,监测血清白蛋白、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随时向医生提供信息,做好出入量的记录,为补液提供依据。同时密切观察腹部体征、肛门排气情况,听肠鸣音每4h1次,待肛门排气后,无腹胀时,开始逐渐过渡到胃肠内营养,以少食多餐,从少到多,从稀至稠顺序为宜。1例病人肛门刚排气就进豆浆、牛奶,出现腹胀后不敢再进食,故此类病人做好饮食宣教更重要。10例病人在营养治疗期间,未发生较大并发症,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 结果
    
  使用生长抑素(8例)及非生长抑素(2例),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从确诊当天开始记录,结果见表1。 

  表1 肛门开始排气时间 (略)
          
  全组10例病人得到治愈,治愈时间5~25天,平均13.1天;其中1例1周内治愈,5例2周内治愈,2例3周内治愈,2例4周内治愈。另1例保守治疗5天肠梗阻不缓解,腹痛加剧,胃管内排出咖啡色液1000ml,白细胞>15000个/mm 3 ,而转手术治疗,术中见小肠粘连成角,肠壁高度水肿,部分肠管坏死,行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诊断:绞窄性肠梗阻伴部分肠坏死,后治愈出院。
    
  3 讨论
    
  此病病因复杂,与腹腔炎症、有手术病史、手术大、操作时间长、损伤重等有关,既有肠动力障碍因素 [2] ,又有机械性因素,但无绞窄性情况。治疗原则上应行保守治疗,因疾病恢复缓慢,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持耐心,细心观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尤其是胃肠减压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胃肠减压,排出上消化道内的积液,减轻酸性胃液对胃黏膜的腐蚀作用,减轻吻合口水肿,利于胃肠动力恢复,通过色的观察,便于及时发现并发症。通过胃液量及肛门排气情况的观察,了解药物疗效,指导临床用药,本组8例应用生长抑素后,在有效地降低胃肠液的分泌、促进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方面收到了较明显的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胃肠外营养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患者刚开始因绝对禁食、禁水,如不及时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就会导致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失调。

    此类病人早期都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 [3] ,配合足量的胶体蛋白可迅速逆转机体的负氮平衡,消除肠壁的水肿,促进肠壁的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为长时间的保守治疗提供保障,故在护理上做好营养护理同样重要。短时间配合中药治疗也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同时也有利于及早发现绞窄性肠梗阻。另外,因治疗时间很长,患者可能产生急躁情绪,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很有必要。能否成功治愈,患者的配合、家属的支持理解很重要。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甚少发生肠绞窄,但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仍需注意排除肠坏死情况。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和临床表现是很重要的,本组1例出现绞窄表现,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手术治疗后,避免了肠穿孔腹膜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2 陈健民,冯向阳,王万鹏.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65例临床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4):260.

    3 张亚洲,姚远.全肠外营养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认识和体会.肠外与肠内营养,2001,4(8):109. 

  作者单位:030053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李迪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