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9期

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脂血症66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用六味地黄丸,对照组用排毒降脂胶囊,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用六味地黄丸,对照组用排毒降脂胶囊,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8%,对照组总有效率67.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对高脂血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高脂血症;中成药疗法;六味地黄丸;治疗应用
   
    高脂血症常反映为高脂蛋白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障碍或某些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营养和药物等引起,继发性主要是继发于糖尿病、肝脏疾病、肥胖等因素。现时生活条件转好,劳动强度减轻,因此发病率大大的增加,如不及时治疗,易转冠心病等病证,根据其病情和导致的原因,选用六味地黄丸治疗66例疗效满意,并与排毒降脂胶囊治疗6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我们两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按其就医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40~80岁,病程1~10年,性别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部病例均为实验室检查确诊病人。两组间其辨证分型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年龄、病程、证型分类情况表 略

  1.2  诊断标准[1,2]  (1)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超正常局限,40岁以上者胆固醇5.72mmol/L,甘油三酯为1.7mmol/L。(2)遗传性者可有阳性家族史。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使用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ZZ-0127-京卫药准字[1996]第010141号)口服,每次6g,1日3次,温开水送服。

  2.2  对照组  使用贵州君之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排毒降脂胶囊(黔卫药准字[1996]第500147号),口服,每次4粒,1日3次。温开水送服。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服药期间低脂、低糖饮食,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定期复查肝功能。

  3  疗程观察

  3.1  疗效标准[1]  有效:完全缓解,血清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下降至正常,无后遗症。好转:部分缓解,血清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降至正常,后遗症被控制。无效:治疗后未见任何效果,反增并发症及后遗症。

  3.2  观察方法  采用速率法及终点法检查分析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的变化以及临床表现情况。

  3.3  治疗结果  见表2,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略)

  表3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略

  4  讨论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常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黏液性水肿、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汁瘀滞性肝胆病、胰腺炎、脂肪肝、痛风及某些原发性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等疾病,为代谢病中常见而多发的重要病证。

    高血脂导致大量血脂成分进入动脉壁,并且沉积在其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内膜表面凹凸不平。由于内膜增厚,加上纤维化和钙质沉着,使血管硬化,管腔变窄,弹性减低,有如水管内壁沉积的水垢,严重时阻塞血流,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诸多后遗病证。中医认为,本病是因素体肥胖,复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情志不舒及年老体衰致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痰浊、湿热瘀血内生阻滞气血运行而形成。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本病证是内分泌失调与中医学“肾”“肝”“脾”的职能关系最大。肾主藏精,与生殖发育的根源和整体机能密切相关。而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和气血,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和消化吸收,本组所观察的病例中可以看出。

  六味地黄丸方用熟地滋阴补肾、益精髓,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能滋肾补脾三阴共补,益其不足,而配用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泽泻泻肾降浊,损其有余。内分泌失调之高脂血症用此切中病机。现代药理表明[3],泽泻醇A及乙醇提取物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还能改善肝脏的脂肪代谢而有抗脂肪肝作用,丹皮抗炎、抑菌、降压,茯苓抑菌、保肝,增强心脏收缩作用;“三泻”可清除机体的废料,防止血脂沉积于血管。而“三补”山茱萸能抑菌、降压、利尿;山药健脾胃助运化,含10余种氨基酸是益脾肾固阴精的佳品;君药熟地更有明显强心,且降血糖。本病本虚标实,选用六味地黄丸补泻并用,临床用治高脂血症获效显著,其理在此。

  排毒降脂胶囊是苗药经典,对于高脂血症确有一定的疗效,临床应用表明对于高脂血症中湿热郁结,气滞血瘀等诸证型中聚脂生毒的病症有很好的效果,其疗效明显优于六味地黄丸,而脾虚痰浊,肝气郁结,尤其是脾肾两虚证则逊于六味地黄丸。

  【参考文献】

  1  骆继杰.实用内科诊疗常规.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35.

  2  段义萍.临床常用检验、检查及诊疗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

  3  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39-121.

  作者单位:1 423000 湖南郴州,郴州市中医院

       2 424200 湖南宜章,宜章县中医职业中专学校附属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刘金友邓宝康陈首云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