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0期

分泌-排泄抗原在华支睾吸虫病血清学诊断中优于粗抗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评价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在华支睾吸虫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应用ELISA技术对华支睾吸虫的成虫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比较。方法制备了华支睾吸虫的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以ELISA方法对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509例、麝猫后睾吸虫感染者47例、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20例、日本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了评价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在华支睾吸虫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应用ELISA技术对华支睾吸虫的成虫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比较。方法  制备了华支睾吸虫的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以ELISA 方法对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509例、麝猫后睾吸虫感染者47例、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20例、日本血吸虫感染者14例以及健康人血清163例,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比较华支睾吸虫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分泌-排泄抗原的诊断的敏感性(92.5%)高于粗抗原(88.2%)(P<0.05),并分泌-排泄抗原的特异性反应(93.1%)明显高于粗抗原(87.8%)(P<0.01)。 结论  分泌-排泄抗原用于感染华支睾吸虫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抗原。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诊断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华人社区,估计有2500万感染,其中国内有1000万感染者[1]。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虽然做大便检查可以确诊,但是因虫卵小,容易漏诊,并与其他寄生虫的虫卵要鉴别。因此,应用免疫学诊断方法检测肝吸虫抗体是重要的辅助诊断仪据。 已经用于华支睾吸虫的检查方法有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其中ELISA 方法是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目前,最常用的ELISA 诊断抗原是粗抗原,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他吸虫有交叉反应。 最近,国外已有报告华支睾吸虫的分泌-排泄抗原比粗抗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 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了华支睾吸虫的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检测患者血清抗体,评价了分泌-排泄抗原在诊断中的有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华支睾吸虫粗抗原及分泌-排泄抗原的制备

  1.1.1  粗抗原  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麦穗鱼采自沈阳郊区,用人工消化法消化麦穗鱼,并收集囊蚴。新西兰兔(延边大学医学院动物室)感染新鲜囊蚴,3个月后处死并取出肝脏,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虫体。用PBS(磷酸盐缓冲液,0.2M,pH 7.2~7.4)冲洗新鲜虫体后,加入等体积的PBS,用漩涡混合器打匀5min,12000rpm离心30min,收集上清即为粗抗原。

  1.1.2  分泌-排泄抗原及虫卵抗原  采集新鲜虫体用PBS冲洗3次,置0.01M pH 7.2 PBS培养液中(内含抗生素)37℃培养15h,收集上清液,4℃ 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虫卵,并用12000rpm,离心30min去除精子,取上清液为分泌-排泄抗原,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浓度,分装,-20℃保存备用。

  1.2  待检血清  华支睾吸虫感染血清509份取自黑龙江省肇源县。这些感染者均有长期食用生鱼的历史,并粪检阳性。163例健康者血清取自非流行区无病症且粪检阴性者作为阴性对照。另外,其他相关吸虫患者血清作交叉反应实验: 麝猫后睾吸虫患者47例,日本血吸虫患者14例,卫氏并殖吸虫患者20例。 所有吸虫患者均经寄生虫病原学检测确诊。

  1.3  酶联免疫吸附(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用一般的方法进行,将华支睾吸虫不同组织抗原用0.1mol/L NaHCO3缓冲液(pH9.6)稀释成10μg/ml,每孔100μl包被96孔聚丙乙烯酶标板,4℃过夜。用含3%脱脂奶粉的PBS-Tween20(PBST)(pH 7.2,0.05%) 封闭37℃60min。用PBST洗涤5次,加待检血清(华支睾吸虫,囊虫血清1:25或卫氏并殖吸虫,裂头蚴血清1:100稀释)100μl,在37℃培养箱孵育60min。用PBST洗涤5次,加(1:50000稀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人的IgG(US Biochemical Cooperation)100μl,在37℃培养箱孵育60min。PBST洗涤5次,加底物3,3′,4,4′-四甲基联苯胺(TMB)和0.1%H2O2,10min。用酶标仪(MK3型号,芬兰)在450nm处测吸光度。OD值小于0.25为阴性,大于或等于0.25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统计分析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偏差表示,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表1显示对照组和检测各组吸光度的平均值。用粗抗原检测抗体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阴性对照组的平均吸光度值较低,为0.066±0.058,且个体间差异较小,华支睾吸虫患者血清的平均吸光度值为0.353±0.115,麝猫后睾吸虫患者血清为0.261±0.135,日本血吸虫患者血清为0.093±0.124,卫氏并殖吸虫患者与肝片形吸虫患者血清的平均吸光值稍高于0.1。而用分泌-排泄抗原检测抗体时,对照组血清样本的吸光值和粗抗原检测的吸光值在相似的水平上,华支睾吸虫患者血清的平均吸光度值升高到0.404±0.129,而其他吸虫患者血清的吸收值均有所下降。 509例华支睾吸虫患者血清,449例在粗抗原检测抗体中为阳性,敏感性为88.2%;471例在分泌-排泄抗原检测时为阳性,敏感性为92.5%,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在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的ELISA检测中,对照组血清和肝片吸虫患者血清均末见交叉反应,但麝猫后睾吸虫患者血清在两种抗原检测中均有较高的交叉反应,日本血吸虫患者及卫氏并殖吸虫患者用粗抗原作检测交叉反应,分别为7.1%(1/14)与25%(5/20),而用分泌-排泄抗原作检测,均末见交叉反应。分泌-排泄抗原检测抗体的ELISA法特异性显著高于用粗抗原检测抗体的ELISA法(特异性分别为93.1%和87.8%)。见表3。

  表1  华支睾吸虫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吸光度的比较(略)

  注:*P<0.05,**P<0.01

  表2  华支睾吸虫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敏感性的比较(略)

  注:*P<0.05

  表3  华支睾吸虫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特异性的比较(略)

  注:*P<0.05,**P<0.01

  3  讨论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ELISA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学科,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已成为十分成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也是最广泛地用于华支睾吸虫的免疫学诊断。ELISA所用抗原多为成虫可溶性蛋白抗原,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应用,其敏感性可达83.1%~100%,但与日本血吸虫,肺吸虫有10%左右的交叉反应[3]。为了提高ELISA 测定的特异性,不同抗原已用于华支睾吸虫的诊断。有关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原包括全虫抗原、表皮膜抗原、代谢抗原、虫卵抗原及去膜虫体抗原等,其中已证明代谢抗原的血清敏感性较高,其抗原中可能含有高活性的组分[4]。本文证实,用华支睾吸虫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作诊断抗原,以ELISA法诊断人体华支睾吸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分泌-排泄抗原优于粗抗原。

  华支睾吸虫的分泌-代谢抗原的抗原条带为7~8,12.5,17及26~28kDa,而粗抗原还可以观察到35,43,70kDa,其中7和8kDa是主要成分[5],并分泌-排泄抗原已被证实为急性感染期的有效诊断抗原[6]。华支睾吸虫7~8kDa可能是7和8kDa的混合物,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它们集中分布于体表及精子囊,并已证明这些条带提高诊断的功效。分泌-排泄抗原的另一个成分是12.5和17kDa,其中17kDa蛋白质条带已被证明为半胱氨酸蛋白酶[3]。这条带蛋白质抗原性并不强,但与其他吸虫有较普遍的交叉反应,因此从分泌-排泄抗原中能排除此成分将提高诊断的特异性。12.5kDa条带,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报道过。分泌-排泄抗原的第三种成分是26和28kDa条带。这两种条带是一种蛋白质类型,已证实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这两种条带具有抗原性,与其他寄生虫有较低的交叉反应,已被看待候补诊断抗原[7]。

  华支睾吸虫的分泌-排泄抗原用于ELISA检测中,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泌-排泄抗原的敏感性的提高可能与7~8和26~28kDa条带的高含量有关。粗抗原除了这两种抗原条带以外,还含有其他蛋白质条带,因此这些有效抗原成分很可能被稀释,导致敏感性的降低。已有报道华支睾吸虫粗抗原中35和70kDa抗原蛋白与其他蠕虫有交叉反应[8]。分泌-排泄抗原含有较高的7~8和26~28kDa 抗原条带,但含有少量的35或70kDa蛋白质条带,因此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检查,包括华支睾吸虫病。而分泌-排泄抗原的应用将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获得充分的分泌-排泄抗原实际上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研究中,确定分泌-排泄抗原的有效成分,研制重组蛋白将会弥补这些不足。

  【参考文献】

  1  吴德,余新炳,吴宗道.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概况. 热带医学杂志,2002,2(3):277-279.

  2  Choi MH,Park IC,Li S, et al. 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 is better than crude antigen for the serodiagnosis of clonorchiasis by ELISA. Korean J Parasitol,2003,41: 35-39.

  3  Kim SI. A clonorchis sinensis -specific antigen that detects active human clonorchiasis. Korean J Parasitol,1998,36:37-45.

  4  余海斯,周礼神.华支睾吸虫成虫四种抗原的免疫学特性比较.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9,7(4):212.

  5  Li S,Chung BS,Choi MH,et al. Organ-specific antigens of Clonorchis sinensis. Korean J Parasitol,2004,42: 169-174.

  6  Chung YB,Lee M,Yang HJ,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ally purified 8 kDa antigenic protein of Clonorchis sinensis. Korean J Parasitol,2002,40: 83-88.

  7  Chung YB,Kong Y,Yun DH,et al. Persisting antibody reaction in paragonimiasis after praziquentel treatment is elicted mainly by egg antigens. Korean J Parasitol,2000,38: 75-84.

  8  Kang SY,Ahn IY,Park CY,et al. Clonorchis sinensis: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28-kDa glutathiones S-transferase. Exp Parasitol,2003,97: 186-195.
 
  (编辑:守  中)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教研室)

       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大学医院医务科(Δ通讯作者)

 

作者: 张洪嘉,李顺玉,金英姬Δ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