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1期

急性心肌梗死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Q-Tcd在健康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及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Q-Tcd(68。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cd(79。3)ms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Q-Tcd在健康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及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关系。方法  使用北京市北冷通用电气公司CARDIO—WIN心电工作站,同步12导联心电图描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Q-Tcd(68.81±12.19)ms较对照组(32.39±1.46)ms差异有显著意义(t=19.36,P<0.01)。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cd(79.79±14.3)ms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5.31±6.06)ms明显增大(t=5.09,P<0.01)。2例心室颤动、猝死者Q-Tcd皆>100ms。结论  Q-Tcd是一项简便、无创性反映心室应激性恢复程度的有效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d值显著延长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有用指征。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学;心电描记术;关系分析
  
  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是心电图导联间Q-Tc变异的量度,它反映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本文分析Q-Tcd在健康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及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34~74(54.67±8.8)岁。经体检、心电图、X射线检查、超声心动描记术等检查除外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33~78(50.4±14.9)岁。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1]。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16例(42.1%),年龄40~68(54.72±12.31)岁;无室性期前收缩者22例(57.9%),年龄36~72(54.18±11.89)岁。

  1.2  方法  采用CARDIO—WIN心电工作站,同步12导联心电图,T波终点的确定是以T波下降支与基线的交点为准,如遇T波下降支与基线的交点不清或T-u融合时,则以T波下降支切线与基线的交点为准,测量参数包括R-R间期,Q-T间期。按Bazett公式计算Q-Tc,即Q-Tc=Q-T/R-R。Q-Tcd为不同导联最长Q-Tc与最短Q-Tc间期之差值。同一导联需测量3个所需测间期,取平均值,每例测量导联不少于8个。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作t检验

  2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Q-Tcd(68.81±12.19)ms较对照组(32.39±1.46)ms差异有显著意义(t=19.36,P<0.01)。
   
  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cd(79.79±14.3)ms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5.31±6.06)ms明显增大(t=5.09,P<0.01)。2例心室颤动、猝死者Q-Tcd皆>100ms。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及缺血部位的心肌细胞丧失其正常电生理活性,其不应期传导性均发生改变,复极过程延迟,与正常心肌细胞组织之间的复极不一致性增加,使Q-T延长,造成Q-Tcd增加[2]。本组急性心肌梗死的Q-Tcd较正常人明显延长。心肌梗死时Q-Tcd增加,心肌复极不均匀性显著增加,为折返激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使室速室颤发生率增高。本文结果表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Q-Tcd明显延长[2]。Q-Tcd越长,心室颤动越易发生,预后越差,与国内文献观察相同。我们认为,Q-Tcd是一项简便、无创性反映心室应激性恢复程度的有效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Q-Tcd值显著延长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有用指征,对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全国心律变异性、倾斜试验及QT离散度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心血管杂志,1998,26:246.

  2  何贵新,何劲松,莫云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前后Q-T间期离散度观察.心电学杂志,2005,24:148.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 710064 陕西西安,长安大学医院

 

作者: 牛惠云,冷丽佳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