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1期

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研究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了解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情况。方法双纸扩散协同试验检测产ESBLs菌,纸片法检测该类细菌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调查在其医院感染的分布。结果检出G-杆菌235株,产酶菌94株,检出率40%。ESBLs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对三代头孢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了解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情况。方法 双纸扩散协同试验检测产ESBLs菌,纸片法检测该类细菌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调查在其医院感染的分布。结果  检出G-杆菌235株,产酶菌94株,检出率40%。ESBLs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对三代头孢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及时报告ESBLs细菌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G-杆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而肠杆菌科细菌是目前医院感染重要的革兰阴性病原菌[1]。ESBLs可以水解头孢噻肟等三代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等抗菌药物。近年来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检出率不断增加,笔者对我院2000年10月~2001年9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各类感染性标本共2099份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株共235株,进行了ESBLs及16种抗生素敏感性的检测,其中产ESBLs菌株94株,检出率40%。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从2000年10月~2001年9月本院住院门诊患者的各类感染样本共2099份中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菌株共23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77株,肺炎克雷伯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液化沙雷菌9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8株,施氏假单胞菌7株,其他G-杆菌如副伤寒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催产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等22种共104株。

  1.2  药敏纸片及培养基  M-H琼脂由杭州天和生物制品厂提供,16种药敏纸片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亚胺培南由杭州墨沙东公司提供。纸片经ATCC25922、ATCC27853质控菌株鉴定,按照NCCLS判定标准判定合格。

  1.3  方法  双纸协同法[2]:按照常规纸片扩散法在MH培养基上涂布好受试菌,在平板中心贴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其上、下、左、右贴30mg/片的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氨曲南纸片,各纸片中心距复合剂纸片中心距离20~30mm,孵育18~24h。

  结果显示,如周围4个药敏纸片中有任何一个抑菌环在靠近复合剂纸片一侧的边缘出现扩大或加强,说明该菌产生ESBLs。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按χ2检验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产生ESBLs菌检出率235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ESBLs菌株22种94株,总检出率为40%。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有肺炎克雷伯菌68.75%(11/16),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62.5%(5/8),液化沙雷菌62.5%(5/8),铜绿假单胞菌60%(9/15),甲型副伤寒杆菌42.1%(40/95),施氏假单胞菌42.9%(3/7),催产克雷伯菌100%(3/3),奇异变型杆菌100%(2/2),费劳地橼酸杆菌50%(2/4),阴沟肠杆菌22.2%(2/7),聚团肠杆菌25%(1/4),大肠埃希菌18.2%(14/77)等。

  2.2  药物敏感试验  ESBLs产生株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呈现耐药,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拉啶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并且ESBLs 产生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 非产生菌株的耐药率,6种代表主要产酶株和非主要产酶株耐药率结果比较见表1。

  2.3  ESBLs产生株的临床分布  产ESBLs细菌分布在临床的大部分科室,其中以44.6%呼吸内科、17.9%老干科、10.7%泌尿内科,其次为消化内科和神经内科病房。

  2.4 ESBLs产生株的感染部位分布94株产ESBLs细菌按检出菌株及检出率高低,其感染部位依次为血液95株(42.1%),呼吸道16株(68.75%),泌尿道78株(19.2%),创面分泌物15株(60.0%),导管8株(62.5%)。

  表1  6种ESBLs菌对16种抗生素耐药性比较(略)

  3  讨论
   
  ESBLs是由于G-菌β-内酰胺酶的1~4个氨基酸发生突变后形成的,由质粒传递的,与多重耐药有关,从16种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可看出,典型产ESBLs菌表现为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氨曲南耐药,与文献报道相符[3],革兰阴性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已成为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上海地区1988~1998年大肠埃希菌中耐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菌株从2%和0迅速上升至16%和13%[4],主要6种产酶菌对CZ等7种药物产酶组与非产酶组的综合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GFP等8种药物两者虽有差异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对亚胺培南敏感率达100%。

  从我院产ESBLs细菌的标本来源及科室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呼吸内科、老干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感染部位多见于血液、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除血液主要检出细菌为副甲外,其他产酶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因此应加强对上述科室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呼吸机、泌尿导管、插管等治疗器械的消毒监测,以防止产生交叉感染和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综上所述,各种试验结果表明,产ESBLs细菌在我院的分离率较高,这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实验室注意的是,就产ESBLs细菌而言,即使个别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敏感,由于耐药机制的原因,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不宜使用,应报告耐药[5]。临床医生在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在治疗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感染时,应避免经验用药,应获得实验室有关ESBLs的检测报告,同时参考药敏结果,这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室也应将ESBLs作为常规的项目开展,使实验室和临床成为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最终目的提高临床细菌标本送检率,防止ESBLs菌株产生,最大限度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姜永新,秦俊玲,韩呈武,等.临床感染菌十年变迁与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观察.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6,10(1):55-58.

  2  孙长贵.评价三种筛选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临床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会杂志,1992,11(2):229.

  3  毛向群.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菌属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中华医院感染学会杂志,1999,11(2):93.

  4  汪夏,吴是,朱德妹.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检测.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1):729-732.

  5  倪语星,毛向群,王志军.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问题及检测.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8(22)增刊:19.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 550002 贵州贵阳,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王晓彬, 吴正阳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