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2期

血管性痴呆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痴呆问题日益凸现。其中血管性痴呆的比例不小,在我国估计不低于200万人,而且此病一旦病情进入晚期,无治疗办法可改变其最终结局,因此早期治疗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科十年来收治的血管性痴呆病人53例,通过常动脑,多元饮食,文化活动,家属配合,心理护理等治疗,从而......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痴呆问题日益凸现。其中血管性痴呆的比例不小,在我国估计不低于200万人,而且此病一旦病情进入晚期,无治疗办法可改变其最终结局,因此早期治疗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科十年来收治的血管性痴呆病人53例,通过常动脑,多元饮食,文化活动,家属配合,心理护理等治疗,从而提高该病人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自1995~2005年,共收治此类病人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94~48岁,平均58.8岁,出血性痴呆12例,梗塞性痴呆21例,其他机制引起的血管性痴呆20例。

  1.2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多为中老年起病,常以智能阶梯性恶化为主要表现,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致微栓子脱落,引起脑内小分支梗死,因此病人又有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史,如一过性瘫痪、失语或视力障碍等。脑组织有多个腔隙,梗死灶一般较小,CT检查可见多个散在的低密度区。标准:(1)符合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2)有脑血管病的证据,如多次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局限性损害和CT检查阳性结果。(3)智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相,早期为局限性,且人格相对保持完整,晚期有人格改变。(4)起病缓慢,病程波动或阶梯性,但总的趋向是进行性的[1]。

  1.3  血管性痴呆的症状  此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呈缓慢起病,阶梯性发展,可表现急性发病,有运动、感觉障碍等局灶性体征。临床主要以痴呆为核心的精神症状。早期为头晕、头痛、近事记忆减退,尤其对人名、数字的遗忘明显,而远事记忆良好。主动注意涣散,工作效率减退,往往难以胜任原来的工作和学习。进一步发展为睡眠障碍。此时多有情绪不稳,易激动,无故抑郁、流泪、紧张、焦虑。再进一步突出表现为记忆力缺损,不认家人,失去计数力和判断力,多有妄想、性格和情感改变,行为紊乱等,自知力障碍,病情日趋严重,但可有波动症状缓解和加剧交替出现[2]。

  2  血管性痴呆的护理体会

  2.1  常动脑  对于脑血管性痴呆病人,由于多有明确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史,不少病人遗留语言障碍,因此要耐心地训练患者发音,指导其多动脑,用记忆、计算、读书方法刺激大脑。并定时播放动听优雅的音乐,通过声波刺激大脑皮层,从而调节人体内各个器官的节奏。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定时间、定护士,定期组织病人自己读报,谈论书评,发表政论,对国内的新闻进行评点等活动。

  2.2  多元饮食  合理饮食能够供给丰富的营养,食物要尽可能多样化,不偏食,因为进食的种类多,各种营养成分均有,有助于身体健康。老年人,尤其是痴呆病人,对进食及进食内容的主动要求缺乏,因此要协同营养部门为病人制定多元饮食,遵循少食多餐,清淡为主的原则。多选择一些适合老人特点的易咀嚼、易吞咽、易消化的食品,并合理安排进食时间,定时定量,必要时酌情调整,以免饮食过度或不足。

  2.3  文化活动  我们组织这类病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周、每日、几时、什么活动都有计划。比如以读书、看报、讲故事、唱歌等形式,鼓励老干部给我们讲他们当兵、战斗历程。组织打台球、桌球,晨间及户外活动。还积极参加院、科的文艺晚会,既活跃军营文化生活,也对防治痴呆起到积极作用。

  2.4  家属配合  与家属密切合作,制作小卡片,让病人随身携带,里面记录病人的一些信息,如姓名、家庭地址、亲属名字、电话号码等,以防在走失时可以及时找到,并交代家属经常与病人谈心,让病人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有的病人卧床不起,需人照顾,其护理重点则加强基础护理及药物治疗。这些都要求家属很好配合与协调,以此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5  心理护理  该病人除出现智力衰退外,常可发生情绪变化,表现为忧郁、欣快、淡漠,行为散漫或不稳定,甚至出现暴怒等冲动行为,故此类病人除需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护理、营养补充、智力训练和康复运动外,心理治疗及护理对痴呆患者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更多的耐心、关心、爱心、细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指导训练,争取病人的合作和理解,避免情绪激动、波动或忧郁,鼓励病人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心情愉快,安度晚年。

  总之,由于痴呆病人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目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治疗上多系对症治疗以及脑细胞保护剂,只有精心的护理,舒适的环境,防止外伤和感染是提高此类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76.

  2  陈可冀.老年痴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思考.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6):192.

  (编辑:守  中)

  作者单位:350003 福建福州,武警福建省总队医院

作者: 颜玲珠,任小燕,李娟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