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期

免疫性不孕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免疫性不孕是指患者的排卵及生殖道功能正常,无致病原因发现,配偶精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但有抗生育免疫证据存在。据统计,免疫性不孕大约占不孕症的30%~40%〖1〗。免疫性不孕症的发病机制中,与不孕有关的抗体包括抗精子抗体(ASAb)、抗透明带抗体(ZP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绒毛膜......

点击显示 收起

    免疫性不孕是指患者的排卵及生殖道功能正常,无致病原因发现,配偶精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但有抗生育免疫证据存在。据统计,免疫性不孕大约占不孕症的30%~40%〖1〗。免疫性不孕症的发病机制中,与不孕有关的抗体包括抗精子抗体(ASAb)、抗透明带抗体(ZP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HCGAb)、抗心磷脂抗体(ACA)等,其中以抗精子抗体所引起的不孕最为常见。近年来生殖免疫学发展迅速,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免疫性不孕的研究逐渐增多,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免疫性不孕症是现代医学病名,在中医传统医籍中大都归属在“不孕症”、“月经不调”等范畴内。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也达到一定的深度,如王〖2〗指出:现代医学认为,女性生殖道炎症或出血时,生殖道黏膜渗透性加强,若此时性交,精子便成为一种抗原被吸收;同时生殖道内的细菌、病毒亦增加了机体对精子的免疫性,精子进入体内后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性不孕。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抗精子抗体成为干扰受孕的实邪,其产生原因为患者免疫功能失调,正气不足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刘静君〖3〗等指出:肾虚是免疫性不孕症的主要发病原因,血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肾为免疫之本,《内经》曰:“肾生骨髓”,“其充在骨”。肾主骨生髓,骨髓的充养依赖于肾的功能,肾精充足,则骨髓化生有源。现代医学认为骨髓是免疫系统的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的发源地,在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骨髓产生的T细胞和B细胞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只有在肾的涵养下,免疫系统才能发挥正常的免疫调节功能。如果肾阴阳失调,则可发生免疫调节失衡,所以,肾虚是免疫性不孕症的主要发病机制。肾藏精,精生血,精和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其病理变化必然导致肾虚血瘀的妇产科病症。所以本病肾虚为因,血瘀为果,因果相关,形成肾虚血瘀证,血瘀胞宫,阻碍精卵结合,导致不孕。张振雯〖4〗认为:本病以素体之阴阳气血失调及其消长转化节律异常为发病内因,湿热、瘀血、邪毒为发病诱因。郝树涛〖5〗指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机体正气不足,加之经行、产后不慎,或房事不洁,邪毒乘虚入侵,失治或误治,继而使湿热蕴结胞宫冲任,脏腑阴阳气血乖和,冲任胞脉失调,以致男精女“血”(卵)不能相搏而难以成孕。汤月萍〖6〗在对免疫性不孕阴虚证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后指出:肾、肝与生殖免疫相关联,肾藏精生髓,奠定生殖之基础,乙癸同源,协调生殖之内环境。肾虚为免疫性不孕发病之本,肝旺为免疫性不孕发病之标。吴晓莉〖7〗认为:本病既有局部的湿热血瘀原因,又有整体的肝肾阴阳气血失调的因素,但整体的阴阳气血失调尤为重要,阴虚火旺和夹有湿热占有主要地位。王振卿〖8〗指出:本病以肾虚为主,涉及肝血不足,肝气郁结,其中以肾阴虚多见,夹瘀夹湿为患。田秉星〖9〗认为:本病主要因湿热蕴结下焦,热扰精巢或热蕴胞宫,以致不能孕育。 莫蕙〖10〗提出:肾虚在免疫性不孕(育)中占主导地位,免疫功能减退表现为肾阳虚,免疫功能异常增高表现为肾阴虚,肾阴不足,或虚火偏旺,或引动肝火,火热煎熬,血粘成瘀;虚火内热,稍有不慎即易为房事所伤,或致湿热内侵,或致瘀血内停。反之瘀血内停,日久化热,与湿热之邪相并,亦可消灼肾阴而加重病情,肾之阴分不足,难以摄精成孕,瘀血湿热内阻,冲任不得相资,更难妊娠。

  2  治疗

  2.1  单方治疗  郝树涛〖5〗用保阴煎内服治疗ASAb阳性94例,药用:生地黄、黄芩、黄柏各9g,熟地黄12g,赤芍15g,炒山药24g,续断3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于每次月经干净3天后连服18剂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设西医对照组 94例,以泼尼松,10mg/次,每天1次;维生素C 0.2g/次,每天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均配合避孕套疗法,每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血ASAb,待转阴后嘱其下次月经周期排卵期同房。结果:治疗组受孕58例,妊娠率61.7%,对照组受孕30例,妊娠率31.9%。商素洁等〖11〗以丹参、川芎、当归、仙灵脾、茯苓、元胡、生地、女贞子、生甘草等11种中药做成中成药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饭后服用,服药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本病106例,其中EMAb阳性33例,妊娠率57.6%;ASAb阳性43例,妊娠率46.5%;二者均阳性者30例,妊娠率43.3%。徐吉祥〖12〗认为ASAb与生殖道感染创伤有关,治疗以祛湿活血解毒,调理气血阴阳为主。自拟消抗丸:黄芪、当归、何首乌、益母草、柴胡、合欢皮、薏苡仁、土茯苓、生甘草,每丸含生药6g,2丸/次,3次/d。治疗227例,治愈率52.03%。弭超〖13〗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本病144例,药用:黄芪、熟地、当归、菟丝子、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虎杖各15g,防风、白术各10g,覆盆子20g,败酱草12g,甘草5g。随证加减,水煎服,日1剂。疗程30~60天,平均45天。结果:妊娠86例,占59.78%,总有效率92.41%。赵可宁等〖14〗以滋阴抑抗汤颗粒剂治疗本病55例,药物组成:炒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萸肉各10g,炒柴胡、甘草各6g,苎麻根15g等,每日1剂,分早晚2次冲服。设对照组25例,服用还精煎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怀孕29例,对照组怀孕5例。毛瑞敏等〖15〗以固本活血汤(黄芪、黄精、淫羊藿、菟丝子、鹿角片、丹参、桃仁、三棱、虎杖、大黄、金银花、鱼腥草)日1剂,早晚分2次服,2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本病31例,总有效率93.54%。王非〖16〗认为该病之本为肝肾肺脏气不足,气血亏虚,冲任不调,该病之标或为气滞血瘀痰凝,或为湿热邪毒内蕴,故自拟息抗汤治疗本病,组方:山药、鹿角片、山萸肉、熟地、龟版、枸杞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丹参、生地、黄柏、薏苡仁,每日1剂,早晚分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0例,有效27例(90%),无效3例(10%)。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刘玉琴〖17〗治疗本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用西药对照组,分别为580例和65例。治疗组口服由归尾、黄芪、马鞭草、益母草、鹿角胶、僵蚕、金银花、菊花、赤白芍、菟丝子、丹参、蝉蜕、防风等17味中药组成的方剂,每日1剂,同时配伍维生素C、肠溶阿司匹林(每日25mg)、强的松(每日5mg)。对照组口服大剂量强的松,每日30~40mg。服药2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妊娠261例,妊娠率45.0%,对照组妊娠20例,妊娠率30.8%。郑祖峰〖18〗将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6例,对照组180例。治疗组以口服消炎丹10g,日3次,维生素C 0.1g,日3次,维生素E 0.1g,日1次;配合泼尼松片采用“3、2、1”方案,即前10天每日3片,中10天每日2片,后10天每日1片。消炎丹为自制制剂,药用:黄芩、黄柏、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甘草、丹参、蒲公英、生地。对照组口服替硝唑4片,日1次,同时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泼尼松,服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采用工具避孕,每个疗程结束后复查抗精子抗体,待AsAb转阴后嘱其排卵期同房。均治疗观察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受孕173例,受孕率53.06%;对照组受孕53例,受孕率29.44%。刘瑞芬〖19〗采用消抗助孕汤(黄柏、土茯苓、生地、丹参、赤芍、泽兰、茺蔚子、黄芪、枸杞子、紫石英),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2次,另加服强的松片5mg。每日2次。另设对照组,予强的松5mg,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26例中,痊愈10例,总有效率80.77%;对照组10例中,痊愈1例,总有效率50%。

  2.3  其他  连方等〖20〗对103例ASAb阳性、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的女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A、B组用贞芪转阴汤(女贞子、黄芪、旱莲草、党参、炒白术、当归、白芍、徐长卿等),水煎服,每日1剂,每月服24剂。A、C组在基础体温提升下于尿促黄体生成激素(LH)阳性当日,或/和B超监测到卵泡发育直径18~20mm后12~24h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在授精的次日B超监测卵泡未破裂者,则重复授精1次;B组患者则于排卵期进行有效同房。共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A组34例,转阴26例,妊娠14例;B组34例,转阴28例,妊娠7例;C组35例,转阴3例,妊娠4例。王振卿〖21〗采用养肝滋肾汤(紫河车、党参、当归、白术、熟地黄、山药、菟丝子、生地黄、龟版、黄柏、徐长卿、紫石英、淫羊藿)水煎服,日1剂,每次月经过后连服10剂为1个疗程;并以清热解毒汤(苦参、秦艽、苍术、徐长卿、黄柏、黄连、龙胆草、玄参)煎后过滤取液,每日坐浴1次,每次坐浴30min,每次月经过后3天坐浴,坐浴10次为1个疗程。结果204例ASAb阳性者转阴率96.08%;282例AEMAb阳性者转阴率88.65%。刘富阳等〖22〗用纯中药制剂孕宝(中国医科大学老年病研究中心研制并提供)1支浸在无菌带线棉球上(部分药液以棉签浸后涂宫颈管内23min),棉球巾放宫颈上,8h后拉线取出棉球,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02例免疫性不孕,ASAb转阴率为96.1%,妊娠13例,占12.7%。庞保珍〖23〗等自拟逐疫种嗣丹贴脐治疗本病112例。将炒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炒穿山甲、川芎、香附、忍冬藤各30g,生黄芪40g,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以温水调和成团涂以神阙穴,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62例,无效50例。庞保珍等认为神阙与全身经络相通,与脏腑相连,该穴用药即可激发经络之气,又可通过药物在局部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对免疫性不孕的治疗进行了一些研究和临床观察。在病因病机方面,多数研究者倾向于以肾虚为主,涉及肝、脾,同时与瘀血、湿热、邪毒等有关。治疗上发挥了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优势,不论是以补肾为主,还是以活血化瘀,利湿解毒为主,均可通过辨证施治,扶正祛邪,提高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清除已形成的抗体并抑制新的抗体产生,修复被破坏的生殖道屏障,与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抗感染原则和免疫抑制原则相吻合。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确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但免疫性不孕是近年来才被人们认识的新问题,对本病的治疗仍处于经验积累阶段,在今后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应对本病制定统一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判断标准,采用随机双盲法对照,筛选一定行之有效的中药,简化服药方法,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使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症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丽君.吉林医学,2002,23(4):199.

  2  王.四川中医,2000,18(12):32.

  3  刘静君.中医药学报,2005,33(3):15.

  4  张振雯.四川中医,2001,19(8):9.

  5  郝树涛.新中医,2004,36(3):55.

  6  汤月萍.中医药学报,2002,30(6):6.

  7  吴晓莉.中医药学刊,2003,21(5):775.

  8  王振卿.山东中医杂志,2002,21(5):279.

  9  田秉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2):25.

  10  莫蕙.江苏中医药,2002,23(6):30.

  11  商素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5):363.

  12  徐吉祥.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2,2(1):82.

  13  弭超.陕西中医,2004,25(11):983.

  14  赵可宁.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2):84.

  15  毛瑞敏.中医杂志,2003,22(7):407.

  16  王非.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873.

  17  刘玉琴.中原医刊,2004,31(9):32.

  18  郑祖峰.辽宁中医杂志,2005,31(1):61.

  19  刘瑞芬.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68.

  20  连方.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2):98.

  21  王振卿.新中医,2003,35(8):25.

  22  刘福阳.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3):168.

  23  庞保珍.中医外治杂志,2005,14(3):51.

  (编辑:守  中)

  作者单位:300191 天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作者: 张菁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