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3期

《伤寒论》清法研究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清法是《伤寒论》中一重要治疗大法,本文归纳仲景清法有清宣胸膈郁热法、清热宣肺法、清泄阳明胃热法、清肠止利法、清膀胱腑热法、清热化痰散结法、清热逐水法、清热利湿法、清热消痞法、清热利咽法等。【关键词】《伤寒论》。清法《伤寒论》被后世称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其八法详备,清法是其中一重要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清法是《伤寒论》中一重要治疗大法,本文归纳仲景清法有清宣胸膈郁热法、清热宣肺法、清泄阳明胃热法、清肠止利法、清膀胱腑热法、清热化痰散结法、清热逐水法、清热利湿法、清热消痞法、清热利咽法等。探讨清法用药特色体现在:配伍精妙,药少效佳;既重护阳,又重养阴。

  【关键词】  《伤寒论》;清法

  《伤寒论》被后世称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其八法详备,清法是其中一重要治疗大法,仲景以《内经》为理论基础加以发挥运用,现简要概括之。

  1  《伤寒论》中清法运用

  1.1  清宣胸膈郁热法  适用于热扰胸膈证。症见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身热不去,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等。以栀子豉汤清宣郁热,方中栀子清热除烦,豆豉宣透,二药一清一宣,治郁热留扰胸膈。

  1.2  清热宣肺法  适用于邪热壅肺证。症见汗出而喘,无大热,治以麻杏石甘汤。方中石膏清透肺热,麻黄宣肺平喘,合杏仁宣降相合,甘草缓急,诸药共奏清热宣肺平喘之功。

  1.3  清泄阳明胃热法  适用于阳明热证。症见身大热、口渴、汗出,脉浮滑,治以白虎汤辛寒清热。方中石膏清透胃热;知母泻火滋阴;甘草、粳米益气和中不伤脾胃。若兼气津两伤者宜白虎加人参汤清透热邪兼益气生津;若热病后气液两伤,余热未清以竹叶石膏汤益气生津清热。

  1.4  清肠止利法  适用于肠热下利证。《伤寒论》中有三处运用此法:一是太阳病误下致下利不止,症见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难闻,肛门灼热,喘而汗出等,方用葛根芩连汤解表清热,燥湿止利。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葛根升清透邪,甘草调和诸药。二是太阳与少阳合病,少阳郁火,内迫阳明,下趋大肠下利,症见大便粘秽,腹痛后重,肛门灼热,以黄芩汤清热坚阴止利。三是厥阴热利,肝经湿热内蕴,热毒下迫大肠,症见里急后重,下利便脓血,尿赤,肛门灼热等,以白头翁汤清肝泄热,解毒止利。

  1.5  清膀胱腑热法  适用于阴伤水热互结于膀胱。症见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咳,或呕,或心烦不得眠,治以猪苓汤清热利水滋阴,以滑石清热利水,阿胶滋阴,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

  1.6  清热化痰散结法  适用于小结胸证。由邪热内陷,与心下痰饮相结而成。症见心下硬满,按之则痛,脉浮滑,治以小陷胸汤。方以黄连苦寒清泄心下热结;半夏辛温祛痰涤饮开结;瓜蒌清热化痰,诸药合用辛开苦降,清热开结化痰。

  1.7  清热逐水法  适用于大结胸证。太阳病误下,邪热内陷与水饮相搏,结于胸胁而成结胸证,症见“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治以大陷胸丸、大陷胸汤。以甘遂清热峻逐水饮,大黄泻热通便,芒硝咸寒软坚破结或加葶苈子、杏仁泻肺利气,白蜜成丸以减缓攻下之性。

  1.8  清热利湿法  适用于湿热发黄证。阳明病湿热之邪不能外越,湿热相蒸,肝失疏泄,胆热液泄而发黄。症见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小便不利等,以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若阳黄热重于湿者,栀子柏皮汤;湿热兼表发黄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9  清热消痞法  适用于热痞证。太阳病误下,邪热内陷,结于心下,气机不畅,而成痞塞。可见“心下痞,按之濡”,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中大黄泻热和胃开结,黄连泄心胃之火。其他附子、半夏、生姜、甘草诸泻心汤,多以黄芩、黄连、生姜、半夏而成辛开苦降之良方。

  1.10  清热利咽法  适用于少阴病客热咽痛证。邪热客于咽喉而致咽喉红肿疼痛,病轻者治以甘草汤,以生甘草清热解毒利咽;若服后咽痛不除,客热咽痛重者,加桔梗开肺利咽;若少阴痰火郁结,致“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以苦酒汤清热涤痰,敛疮消肿。

  2  仲景清法用药特色探讨

  2.1  配伍精妙,药少效佳  仲景清热之法,所用药物种类甚少,常用如栀子、石膏、黄连、黄芩、大黄等,但巧妙配合于各种清法的治疗过程中。其用药特点如下:一是清法配用大黄。如大黄黄连泻心汤中以其泻热和胃开结,同时该方以麻沸汤泡而不煎,可避其泻下里实之力;茵陈蒿汤中以其引湿热从大便而去。二是黄连与黄芩相配,二者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泄热,相须为用,可清热坚阴除痞,清热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止利,清热凉血止血。三是三焦热证均用栀子。《本经》载: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上焦热证可用其清;中下焦热(湿热)以其苦寒,使热曲折下行降火从小便去。

  2.2  既重护阳,又重养阴  清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伤阳气,仲景在配伍时十分注重防护人体胃气,常配以炙甘草、大枣、粳米以防苦寒太过有伤胃气之患。甘草、大枣性味甘平皆入脾胃二经,有补益脾胃和缓药性之功,甘草偏于益气,大枣偏于养血,一般治疗虚弱性疾病多用为辅助药物。同时由于邪热易伤人津液,仲景亦非常重视养阴之法。如白虎汤中用知母配石膏,取其既滋阴又降火之效;若阴津耗伤渴欲饮水,则配人参益气生津。热病后期津气两伤者用竹叶石膏汤以清热益气生津。可见仲景对热性病的治疗中护阳与养阴是并举的。

  3  结论

  仲景清热之法在六经病证的各个时期均有使用,由于病证复杂多变,故清法又常与他法配合而广泛运用。仲景清热之法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甚大,后世温病学派的辛凉解表法、清营凉血法、清心开窍等法均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演化而来的。

  作者单位:300193 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

    (编辑:悦  铭)

作者: 常淑枫, 肖照岑, 李巧芬,杜永红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